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射频识别[1](即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以下简称RFID) 技术是从九十年代兴起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识别目的并交换数据。RFID 技术以它特有的无接触、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逐渐成为自动识别中最优秀和应用领域最广泛的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及其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了射频识别技术在应用中的关键技术以及射频识别协议ISO/IEC15693[2][3]协议,并在ISO/IEC15693 协议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1)在外界的干扰条件下,提高系统读写距离的信号处理方法。在分析接收链路上信号形式的基础上,对副载波调制信号采用谱估计解码而不是传统的包络检波,并对经典谱估计方法和现代谱估计方法做了仿真比较,最后得出频域直接数字解码的方法;(2)多个应答器同时占用信道发送数据发生冲突以致碰撞情况下,运用数据校验和防碰撞算法解决信道争用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用到多址存取法,针对射频识别系统中阅读器与应答器之间的通信特点,空分多址法、频分多址法、码分多址法在RFID 系统中的应用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只能应用到一些特定的场合,因此采用时分多路法。对时分多路法的ALOHA[4]算法、时隙ALOHA 算法、二进制搜索算法进行了研究,结合ISO/IEC15693 协议规定的疏耦合卡传输方式,得出符合此协议的防碰撞算法。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符合ISO/IEC15693RFID 协议的RFID 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该设计采用TMS320F2812 DSP 做为核心处理器,EPM3064 CPLD 作为外围逻辑控制,通过DSP SCIs 与主机进行RS232 通信以及通过RTL8019AS 网络芯片与主机进行网络通信。系统完成后,在上海维恩佳得数码科技公司进行联调,可以对飞利浦公司生产的射频卡I-Code SL1 进行操作,实现协议的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