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兰性德可以说是清代文学星系中一方璀璨夺目的存在,他的创作涉及诗、词、文、赋诸多领域,这其中又以词最具特色。纳兰以纯抒“性灵”为创作旨归,纳兰词以“情”为主的特点成为历代批评家之共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纳兰词在经历过早期的广泛流传后,陷入了一段时间的沉寂,后在嘉庆道光年间开始流行,逐渐成为清词论家们热衷探讨的对象,在清代特别是晚清以来的众多批评文本中都有涉及纳兰性德其人其词。清代初期是纳兰词批评的发轫期。纳兰性德以“情”为主的词学理念吸引了众多与之思想相近的词人,他与顾贞观共同编选《今词初集》,“主于铲削浮艳,舒写性灵”成为康熙朝“三十年填词之准的”。亦与阳羡派陈维崧、浙西派朱彝尊等交游唱和、互相影响,客观上为满汉民族文化的融通开辟了渠道。至乾隆末期,“浙派”拟古、“佻染饾钉”之风愈演愈烈,其中郭麐摆脱了浙派的桎梏,接受了纳兰的影响,阐发“性灵”词学理论。这一时期的批评虽然缺乏具体的理论分析,但已大致把握了纳兰词的总体风格和艺术特点。特别是其中记述纳兰创作背景与动机的文字,对了解纳兰的创作思想别具意义。清代后期出现了纳兰词批评的第一次高潮。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的相继爆发,清朝陷入内忧外患、人心浮动的困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纳兰词的直抒性情正契合晚清词人抒写时代悲歌与哀婉心境的需要,成为他们在词学上的审美追求,从而在艺术表达上更加尊重生命、体现人性。谢章铤、谭献、况周颐、陈廷焯等词坛名宿从不同角度重新发掘纳兰词中的审美特质和艺术魅力,奠定了纳兰词的词史地位,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也推动了词学批评理论的发展。民国初年为纳兰词批评的新变期。在清朝覆灭至民国初年的这一段时期里,由于西学东渐趋势的不断加强,西方近代各种学术上的新成果输入到中国,深深影响了中国学术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亦在潜移默化中开始发生改变。以王国维、梁启超为代表的近代转型知识分子,他们的思想既与传统美学血脉相连,又与西方思潮密切相关,他们在文学批评实践中建构了关于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新的理想范畴,体现出颇具深度的审美情感与诗性精神。纳兰词在此时也被置入新、旧词学的交汇点予以观照,在更为纯粹的审美眼光下被解读阐释,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本文以清代至民国初年的批评家言论为历时性主线,搜集与梳理关于纳兰词批评的相关文献史料,考察批评家们的批评立场、情感态度、批评方法等等,内容上侧重对批评理论的研究,同时兼顾批评家思想理论的变化、批评文本出现时间与历史逻辑的吻合,在阶段区分之中又注意主要思想的延续性,力求呈现内部联系更为紧密、系统构建更加完善的纳兰词批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