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翻译观视域下民俗英译研究--以《边城》三个译本为例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8419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珊·巴斯奈特是文化翻译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她提出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她在《翻译、历史与文化》一书中系统地介绍了文化翻译观的内容。她认为翻译是文化内部与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过程重在文化交流,文化是首要的,而信息是次要的;在翻译中需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语文化的差异性。因此翻译不是一个纯语言的行为,它深深地植根于语言所处的文化之中。笔者提出将该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中,在翻译文化信息时,可以不再局限于文本语言结构的转换,而是立足于文化翻译视角。  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且是世代传承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文化。《边城》是沈从文先生最著名的一部小说。小说中典型的湘西文化,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地域特色的代表。其蕴含的丰富的民俗文化也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大趋势下,研究小说中体现湘西特色的民俗文化英译符合“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  本文以《边城》中的民俗文化为研究基础,以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为理论指导,从文化层面对《边城》三个译本中体现湘西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英译进行研究。本研究着重探讨以下主要方面:首先将《边城》中的民俗分为四类,即物质民俗,语言民俗,社会文化民俗和宗教文化民俗。其次是探讨三个译者在《边城》民俗英译中对文化输出的处理情况;最后探讨三位译者对民俗文化信息在汉英两种语言之间进行重构的特点。  通过大量的民俗文化英译实例分析,可初步得出结论:金介甫译本很好地体现了文化翻译观的内涵,充分将文本之间的文化进行了微妙的转换。金堤和戴乃迭的译本虽然在文本之间文化信息转换方面存在不足,但都有诸多经典、成功之处。文化翻译理论可分析文化信息在英汉语之间相互转换的策略。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独特语言结构形式在译语中缺乏对等的表达方式,而这些独特的语言又深深根植于一个民族的文化中,文化翻译观可以很好地传达这些独特信息,不再局限于语言和文字层而的分析。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作为国家形象的展示窗口和国家政治立场与观念的传声筒,政治语篇在国际政治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政治语篇中的许多概念抽象而深奥,故此大量的隐喻被运用于其中以诠释这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是当代美国文坛的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在美国多次获奖,而她本人也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欧茨是个勤奋多产的作家,她出版过大量长篇小说、短篇
期刊
天气预报指导人们安排日常生活以及工农业生产,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天气预报具有很强的信息性,我们习惯性地只关注天气预报的实用价值,却很少
《黑龙江省煤炭矿业权审批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正式出台,黑龙江省将全面开展煤炭探矿权、采矿权的受理、审查、配号、发证等审批等级和出让管理工作,切实推行国家的相关试
作为俄国形式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理论,“陌生化”理论由形式主义的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于1917年在其著名的论文《作为手法的艺术》中提出,这是俄国形式主义运动的纲领性论文。
记得2004年刚进大学,电视编导课老师语重心长的强调直播带来的现场感对于电视的重要性,以至于直播的节目一定要在右上角打上“直播”二字。十几年一晃而过,网络直播不仅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