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礼”与“乐”二者相辅相成,形成“礼乐文化”,其对先秦儒家伦理美学的生成、知识表述和理论形态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源头之一的《礼记》,全方位、系统地展现了传统礼乐文化,继续推进了由儒家开创的把美或艺术与政治伦理道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伦理美学传统。因此,从《礼记》所记载礼乐文化研究的角度来探讨先秦儒家伦理美学的生成与内容,归纳概括先秦儒家伦理美学的理论成就及特色,进而深入挖掘其当代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论文由绪论、五章、结语组成,其中主体部分的第一章为阐述《礼记》伦理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分别从政治伦理美学、社会伦理美学、人生伦理美学、文艺伦理美学等四个维度分析《礼记》伦理美学思想的形态、内容及其特点,具体内容建构如下:绪论部分,说明选题缘起、研究现状、伦理美学之于《礼记》研究的合理性、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等。第一章,阐释《礼记》伦理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即通过对“礼以治情”、“乐以和同”、“释礼归仁”、“中和为美”等四个基本命题的诠释,探讨《礼记》伦理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礼记》伦理美学思想呈现出自己特有的基本话语和理论架构,那就是在仁道思想的基础上,以“中和”为审美原则,在礼与乐、情与理、美与善、内容与形式等矛盾对立因素之间,构建某种均衡中和的关系形式,体现出“和”的审美智慧和理想。第二章,论析《礼记》的政治伦理美学思想。主要分析总结《礼记》提出的“为国先礼”的礼治主义政治美学观及其蕴含的伦理美学思想。礼治主义的实质是儒家由“民本”而“德治”的“仁政”美政思想,内容主要包括重视礼的政治功用、尊卑贵贱等级秩序的建构、仁政的实施以及礼法合一的中庸政治形态等。礼对中国古代传统政治伦理的合法性价值的彰显,表现在:实施以民为本、礼主刑辅、礼乐并举的仁政;关心人的世界,重视个体“修齐治平”的修身政治功用;提倡礼乐政治教化,将审美和艺术活动看作是立人治国的重要手段,用来建立政治秩序和美学秩序;以追求“大同”的治理目标和“天下为公”王道终极理想的实现为最高境界。第三章,论述《礼记》的社会伦理美学思想。结合“礼辨异,乐统同”的思想,以及“礼之用,和为贵”的“和谐”美的理念,分析基于血缘宗法社会形成的礼乐制度对“和谐”社会秩序的建构和维护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具体的则分别从人伦关系和谐之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之美、日常生活风俗伦理美、人文社会和谐之美等方面分析《礼记》社会伦理美学思想,总结出其以“和谐美”为核心理念,追求个人身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建立和谐的“大同”“小康”社会为目标的特点。第四章,分析《礼记》的人生伦理美学思想。主要论析《礼记》继承儒家人学风格,重视“人”、重视人生的人文情怀,并挖掘其在人生安顿、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生死意识、人生礼仪、道德信仰、礼学修身、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的追求等方面所凝聚的人生伦理美学意蕴。第五章,探讨《礼记》的文艺伦理美学思想。通过对《礼记》提出的“本于心,感于物”的音乐发生论、“德音之谓乐”的艺术本质论、“审乐以知政”的文艺功用观、“温柔敦厚”“广博易良”诗乐教思想与“中和”的美学观、“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的德艺观等重大命题的分析,来阐释儒家礼乐观,即诗、乐等文艺都是为“礼”服务的,这也是《礼记》文艺伦理美学思想的特点。结语部分,概括《礼记》伦理美学思想的内容和建构特征,及其成就、地位、影响等,特别是对传统美学资源的现代转换、推进中国美学健康发展,发扬礼乐文明的价值和作用,其中也提出研究的未来致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