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全球创业活动的风起云涌极大推动了我国的创业浪潮,以科技型企业创生为代表的新经济时代的创业活动方兴未艾。科技创业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社会经济领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科技创业实践的超速发展强烈呼吁理论的指导,科技创业研究应运而生。本文正是从这一需求出发,基于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呈现着创生与消亡的交替现象而引发的思考,旨在揭示这种表象背后的内在规律。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创新理论、经济学理论、科技发展规律、企业家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系统论和企业生态学。科技型企业是指从事高新技术及相应产品研究、开发、生产、服务活动,且能够迅速发展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它可以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在蕴藏着巨大风险的同时,具有潜在的高收益。科技型企业的创生,顾名思义,即科技型企业的创立、生成,是对企业从无到有过程的描述。科技型企业具有高成长、高风险、高收益、研究开发密集度高、以技术创新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拥有智力和知识资源等主要特征,它的生命周期可划分为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科技型企业的创生是宏观要素和微观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科技型企业创生的宏观要素从环境角度可分为:科技环境、金融环境、教育、人才环境、政策、法律环境、社会服务环境、文化环境和市场环境。科技环境影响到科技型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基础,为科技型企业创生提供技术资源,同时,还影响科技型企业创新技术的选择和应用;金融环境为科技型企业创生提供资金支持,资金是科技型企业创生最基本的要素,是企业减少风险、获得生存及成长的基础;教育、人才环境为科技型企业创生提供所需的人力资本。知识、技能教育和创业教育是科技型企业创生所需人才成长的必要途径,合适的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以及人才自由流动机制是科技型企业获得所需的人才的可行性<WP=151>条件;政策支持以其特殊的影响力极大地鼓励和扶持了科技型企业的创业活动,有助于科技型企业减少初创期的风险,获得迅速成长的基础;与科技创业相关的法律既为科技型企业的创业活动界定了合法范围,又为其提供优惠政策和法律保障;社会服务环境直接影响科技型企业的创生的效率。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创业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协调的关系,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和服务,提高科技型企业的创生质量;良好的创业文化环境有利于全社会形成鼓励冒险、宽容失败、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文化氛围和追求自我价值的价值观,为鼓励社会成员投身创业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精神环境;市场环境在刺激并引导科技型企业创立的同时,有助于科技型企业获得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降低交易费用。影响科技型企业创生的微观要素包括创业者、商业机会的创业资源。创业者是指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创办人,其所从事的生产、销售、服务等商业活动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创业者的创业动机和自身素质是创业行为的支撑结构。商业机会就是期望需求与现实供给之间的差距。商业机会的类型分为创新型商业机会和均衡型商业机会。创业资源包括技术、创业资本和创业团队。科技型企业的创生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宏观环境要素和微观要素结合而成的,能够促进企业生成的有机整体。在创生系统内,微观要素之间、环境要素之间、以及环境要素对微观要素均存在着复杂的作用关系。环境要素内部分为诱致性环境与强制性环境,它们各自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作用关系;环境对微观要素的影响可从创业者创业动机产生两个阶段来划分。之前的影响是刺激创业者产生创业动机,之后则体现在创业者识别商机、整合资源的过程中;微观要素中创业者要发现商业机会、使用和控制资源,并维持资源与商机的平衡。而商业机会与资源是动态平衡的关系。微观要素在相互作用中有转化关系,环境在转化中也起到一定作用。不同类型创业者对商业机会及资源整合方式的选择是有差异的。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10个假设,即:主动的创业动机与创新型商业机会正相关;主动的创业动机与均衡型商业机会负相关;被动的创业动机与创新型商业机会负相关;被动的创业动机与均衡型商业机会正相关;创新型商业机会与技术驱动型资源整合方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创新型商业机会与核心人力资本驱动型资源整合方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均衡型商业机会与资金驱动型资源整合方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主动的创业动机与技术驱动型资源整合方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主动的创业动<WP=152>机与核心人力资本驱动型资源整合方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被动的创业动机与资金驱动型资源整合方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以这些假设为基础,本文建立了不同类型创业者商业机会及资源整合方式选择的理论模型。本文提出企业核的概念,用企业核的生成进一步解释科技型企业的创生。以资源基础论和动态能力论为基础,构建了科技型企业核形成过程模型和空间模型,并根据初始资源状况不同,分析了技术驱动型、资金驱动型和核心人力资本驱动型三种模式下的资源生成与能力转化路径。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科技型企业成核质量度量模型,并举例说明模型的应用。本文的最后在调研基础上应用SPSS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