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环糊精,化学修饰环糊精以及它们的应用。综述了具有识别功能的环状分子、分子识别的研究方法及其发展概况,简单叙述了分子识别中的手性识别研究。第二章:在非除氧的p-环糊精(p-CD)体系中,1,2-二溴甲烷(1,2-DBE)可在室温下诱导萘普生对映体的室温磷光发射。核磁数据证明萘普生分子的萘环部分是从β-CD小口端进入空腔内,羧基部分与p-CD外部的羟基之间形成氢键定位在p-CD腔外。而1,2-DBE则作为一种空间填充剂从大口端处竞争进入β-CD的空腔,从而形成一种稳定的三元混合物。在此基础上,通过荧光法计算了各步的包合常数,进一步证明萘普生对映体和1,2-DBE可以同时进入p-CD的空腔中从而形成三组分包结物。时间分辨磷光光谱法表明萘普生对映异构体都表现出双指数衰减,它们的磷光寿命差异(Δτi/τi)分别为32.9%和34.4%。这表明p-CD/1,2-DBE体系中可以实现萘普生对映体的手性识别。最后,利用分子模拟在分子水平对萘普生对映体的手性识别加以辅证,其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第三章:本章通过6-胺基-6-脱氧-,3-胺基-3-脱氧和2-胺基-2-脱氧-p-环糊精合成了2-,3-和6-位取代的S-萘普生-p-CD,利用13CNMR、HNMR、高分辨质谱和圆二色谱等手段对该2-,3-和6-位取代的S-萘普生-β-CD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对化合物1的荧光和磷光性质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比较研究了S-萘普生与S-萘普生-p-CD在不同介质中的荧光和磷光特性。实验表明S-萘普生能进入p-CD的空腔,从而增强其荧光和磷光发射。第四章:利用室温磷光光谱研究了S-NPX-CDs 1-3对有机客体小分子的选择性识别作用,有机客体小分子包括二溴甲烷、三溴甲烷、二碘甲烷、碘甲烷、四溴化碳、1,2-二溴乙烷、甲醛、溴代环己烷、甲烷、环己烷、甲酸、甲醇、乙醇、和乙酸。实验表明,二溴甲烷可以显著增强S-NPX-CDs 1的室温磷光信号,但对S-NPX-CDs2和3的诱导并不明显。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二溴甲烷的室温磷光法,并将其用于煤矿矿坑水中痕量二溴甲烷的检测,检测结果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得的结果相符,进一步表明S-NPX-CDs 1可以作为选择性检测二溴甲烷的超分子受体。最后,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圆二色谱、紫外吸收光谱和能量模拟计算等对S-NPX-CDs 1选择性识别二溴甲烷的机理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