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颈性眩晕急性期的患者进行为期7天的温和灸结合药物治疗,旨在观察温和灸结合药物治疗对该类患者颈性眩晕的症状与功能、平衡能力和焦虑状态的影响,以期为颈性眩晕急性期患者的治疗增加一种经济、有效、易行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从颈性眩晕急性期患者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60例受试者纳入研究,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随机分组方法将纳入对象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药物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每次1片,每日3次,连续服用7天;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温和灸镇静穴治疗,每日1次,每次灸20分钟,连续灸治7天。分别于治疗前、第1次治疗后30min、治疗7天后观察两组受试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ESCV)、Pro-kin 平衡参数睁眼(闭眼)运动轨迹周长和运动轨迹面积的变化情况,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受试者焦虑自评评分(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的变化情况,评价温和和灸结合药物治疗对颈性眩晕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基线比较治疗前对两组受试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各项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对两组受试者ESCV评分、Pro-kin平衡参数睁眼(闭眼)运动轨迹周长和运动轨迹面积、SAS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 ESCV评分第1次治疗后,试验组受试者ESCV总评分及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各观察项目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除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两项观察项目评分外,其余ESCV总评分及各观察项目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受试者ESCV总评分及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各观察项目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两组受试者ESCV总评分及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各观察项目评分较治疗前、第1次治疗后均有所提高,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结束后,试验组受试者ESCV总评分及眩晕、头痛、心理及社会适应观察项目评分提高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观察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Pro-kin平衡值第1次治疗后,试验组受试者睁眼运动轨迹周长、睁眼运动轨迹面积、闭眼运动轨迹周长、闭眼运动轨迹面积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而对照组受试者各观察指标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受试者睁眼运动轨迹周长、睁眼运动轨迹面积、闭眼运动轨迹周长、闭眼运动轨迹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试验组受试者睁眼运动轨迹周长、睁眼运动轨迹面积、闭眼运动轨迹周长、闭眼运动轨迹面积较治疗前、第1次治疗后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除睁眼运动轨迹周长、睁眼运动轨迹面积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结束后,试验组受试者睁眼运动轨迹周长、睁眼运动轨迹面积、闭眼运动轨迹周长、闭眼运动轨迹面积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4焦虑自评评分(SAS)治疗7天后,两组受试者S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结束后,试验组受试者SAS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临床疗效比较治疗7天后,试验组:治愈4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治愈1例,显效9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温和灸结合药物治疗可以改善颈性眩晕急性期患者的眩晕、头痛的症状及心理及社会适应功能。2温和灸结合药物治疗对提高颈性眩晕急性期患者的平衡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温和灸结合药物治疗对颈性眩晕患者的疾病和生活焦虑状态具有一定的改善与缓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