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系统评价成人上肢手术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与非超声引导下(包括神经刺激器引导或体表标志、解剖定位等传统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第一部分:全面搜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成人上肢手术患者利用超声引导与非超声引导技术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随机对照研究资料,根据已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严格筛选出符合评价标准的文献,进行CONSORT质量评价和风险评估后,从文献中提取所需评价指标数据,用Review Manager5.2软件进行Meta统计学分析。评价指标包括阻滞操作时间、阻滞成功率、阻滞后完全起效时间、阻滞并发症发生率。第二部分:10例拟行急诊或择期单侧上肢或手部手术病例、ASA分级为Ⅰ~Ⅱ级的成人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径路臂丛阻滞(必要时追加浅颈丛阻滞)。局麻药均为0.5%罗哌卡因,总量为30ml。观察并记录阻滞操作时间、最大感觉阻滞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麻醉效果、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术后镇痛效果及全过程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第一部分:经过全面的搜索和严格的筛选,本研究共纳入随机对照研究18篇,样本总量为1542例,其中超声引导组和非超声引导组分别为777例和765例。经过RevMan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组与非超声引导组相比,阻滞操作时间较短(P<0.05),阻滞操作能满足手术需要的成功率较高(P<0.05),阻滞操作完成后起效较快(P<0.05),与阻滞操作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第二部分:所有阻滞操作均在6min以内完成。所有患者均在一段时间后达到最大感觉及运动阻滞,其中一位患者桡神经最大感觉阻滞程度评分为2分,该患者其余神经最大感觉阻滞程度评分均为1分,其余患者最大感觉阻滞程度评分均为1分。所有患者最大运动阻滞程度评分均为2分。两位患者在切皮后出现轻微疼痛,分别于凯纷100mg镇痛后完成手术,麻醉效果记为“良”。一位患者在切皮后出现较明显疼痛,于芬太尼0.05mg镇痛后完成手术,麻醉效果记为“良”。其余患者均未追加任何静脉镇静或镇痛药即完成手术,麻醉效果记为“优”。所有患者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间为9-14小时,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为5-17小时。所有患者术后感觉及运动均恢复到术前相同水平。操作过程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轻微异感,操作完成后有1例患者发生了Horner’s综合征和较明显的膈神经阻滞,手术过程中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疼痛、1例患者出现较明显疼痛,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恶心或呕吐症状。结论:超声引导行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成人上肢手术的有效性较神经电刺激仪法、传统解剖定位法好,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