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UC大鼠模型,用直接灸方法治疗,从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形态学、肠电学、分子生物学角度观察,探究不同取穴、不同刺激量之间效果的异同,为临床提供坚实的实验支撑。材料与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6只,模型复制组44只。模型复制(采用三硝基苯甲酸(TNBS)/葡聚糖硫酸钠(DSS)制备UC大鼠模型)成功后,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模型组、局部3壮组、局部6壮组、局部9壮组、循经3壮组、循经6壮组、循经9壮组,每组各6只;所取穴位为“天枢”、“足三里”;艾炷直接灸法,1次/d,分别施灸3壮、6壮、9壮,共治疗14次,空白组在与模型组相同时间内固定于操作台上不作处理。量表观察大鼠治疗前后疾病活动(DAI)指数;电镜下、光镜下观察肠组织形态学改变;Western法检测大鼠结肠中Toll受体9(TLR9)和核转录因子-Κb65(NF-κBp65)表达。结果1. UC大鼠艾灸治疗后,各治疗组DAI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局部9壮组DAI指数降低最明显;其次局部6壮与循经9壮指数接近,略高于局部9壮;其余局部3壮、循经3壮、循经6壮指数接近,均高于前三组。2.肠电活动表明,空白组大鼠肠电频率快,波幅高,波形规整;模型组较空白组肠电频率明显减慢,振幅明显降低;局部9壮组频率略快与模型组,波幅高于模型组,波形完整;局部6壮组,波形有走高趋势,波形稍见完整;局部3壮频率明显减慢,波幅低;循经9壮肠电频率略快,波幅略高,波形完整;循经6壮频率低于循经9壮,波形趋近于完整;循经3壮波形较模型组快,振幅高。3.光镜显示,空白组肠黏膜完整,腺体排列整齐,结构清晰,无水肿、充血及组织坏死;而模型组黏膜缺失,腺体结构不规则,黏膜下层水肿,充血及炎性细胞浸润;治疗组灸量越大,腺体排列越规则,其中局部9壮组可见黏膜排列完整,溃疡面有新生上皮细胞;局部6壮组腺体排列相对略规则,少量炎性细胞;局部3壮组黏膜缺失,腺体排列不规则;循经9壮组可见黏膜处有新生上皮覆盖,腺体增多,排列规则;循经6壮组可以见有隐窝脓肿;循经3壮组黏膜处有缺失,腺体增多,排列不规则。4.电镜显示,空白组肠黏膜绒毛完整,细胞器排列整齐,细胞间隙未见增宽;未经治疗的模型组黏膜上皮绒毛局部缺损,长短不一,粘液溶解;局部9壮组,黏膜绒毛上皮基本完整,基质均匀;局部6壮组绒毛上皮整齐,粗面内质网较丰富;局部3壮组绒毛缺失,腺腔内有粘液颗粒排出;循经9壮组绒毛完整,上皮细胞质内有较多细胞器;循经6壮组绒毛不完整,细胞质内有较多粘液颗粒;循经3壮组绒毛缺失,肠腺内杯状细胞较多。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TLR9、NF-κBp65大量表达(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中TLR9、NF-κBp65表达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局部9壮中TLR9、NF-KBp65表达均为最低,与其余各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灸量相同时,局部组中TLR9、NF-κBp65表达均低于循经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组与循经组,组内各自比较,灸量越大,TLR9、NF-KBp65表达越低,除个别组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灸法可以降低大鼠疾病活动指数,本实验中增大灸量,治疗效果明显,局部组指数优于循经组。2.灸法可以促进肠黏膜组织的修复,本实验中增大灸量,治疗效果越明显,局部组优于循经组。3.灸法可以降低TLR9与NF-κBp65蛋白表达,本实验中随着灸量的增大,其蛋白表达降低越明显,局部组蛋白表达低于循经组。4.灸法可能通过抑制核因子NF-κBp65的转录,下调结肠中受体TLR-9蛋白表达,从而起到抑制肠道炎症的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