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黄斑容积和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探讨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黄斑区视网膜及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的改变。
方法:对2009年8月至2010年2月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门诊就诊的11例单侧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7例(14只眼)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11例(13只眼)远视屈光不正儿童及4例(8只眼)正视眼儿童分别利用CIRRUS频域OCT检测黄斑区视网膜厚度(A1-A9九个分区)、黄斑区视网膜总平均厚度、黄斑容积及视盘周围RNFL的厚度(1-12个钟点位及Superior、Nasal、Inferior、Temporal四象限)。按弱视类型及屈光度的不同又将受试儿童分为以下三组分别进行检验:1单侧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弱视眼组A(11只眼)、对侧眼组B(11只眼);2低度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眼组C(6只眼)、低度屈光不正性眼组D(8只眼)、正视眼组G(8只眼);3中度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眼组E(8只眼)、中度远视屈光不正眼组F(5只眼)、正视眼组G(8只眼)。最后对各组检验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单侧弱视儿童弱视眼与对侧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视盘周围各象限RNFL厚度分布特性一致。弱视眼与对侧眼的黄斑容积分别为10.29±0.58mm3,10.12±0.54mm3;黄斑区视网膜总平均厚度分别285.89±15.45um和281.00±14.76um,配对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A1-A9各区分别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视盘周围各钟点及各象限RNFL厚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低度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眼组、低度屈光不正性眼组及正视眼组之间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视盘周围各象限RNFL厚度分布均一致,且黄斑区视网膜厚度(A1-A9九个分区)、黄斑区视网膜总平均厚度、黄斑容积及视盘周围RNFL的厚度(1-12个钟点位及Superior、Nasal、Inferior、Temporal四象限)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中度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眼组、中度远视屈光不正眼组及正视眼组之间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视盘周围各象限RNFL厚度分布基本一致。3.1中度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眼组与正视眼组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分别为294.88±6.24um、274.71±10.52um;黄斑容积分别为10.64±0.21mm3、9.89±0.40mm3;A7、A8区视网膜厚度分别为318.75±9.16um、299.13±16.97um;286.38±12.08um、269.38±17.74um;视盘周围7点钟、8点钟处RNFL的厚度分别为185.67±30.47um、147.83±18.39um;89.50±15.87um、71.83±11.69um;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3.2中度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眼组与远视屈光不正眼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A1-A9九个分区)、黄斑区视网膜总平均厚度、黄斑容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视盘周围2点钟、7点钟、8点钟及Temporal象限RNFL厚度分别为80.17±21.78um、108.67±10.21um;185.67±30.47um、140.33±9.29um;89.50±15.87um、67.00±7.21um;82.17±9.39um、67.00±3.46um;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3.3远视屈光不正眼组与正视眼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A1-A9九个分区)、黄斑区视网膜总平均厚度、黄斑容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视盘周围2点钟及Superior象限RNFL厚度分别为108.67±10.21.um、75.17±15.14um;126.00+4.58um、145.33±15.62um;进行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3.4其余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弱视眼、屈光不正眼及正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视盘周围各象限RNFL厚度分布特性一致。
2单侧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弱视眼黄斑容积大于对侧眼,黄斑区视网膜总平均厚度厚于对侧眼。
3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视盘周围RNFL厚度部分区域厚于正视眼,部分区域厚于远视屈光不正眼组。
4这种改变可能与弱视的发病机制有关,与屈光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