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文明的中国大都市郊区发展模式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ikg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郊区一直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城市郊区化和郊区城市化过程使城郊联系日益紧密。自城乡差别诞生之日起,郊区便以依附于都市的地位存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的发展从极化到扩散,从集聚到扩张。随着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大趋势。城郊的发展空间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一部分地区遵循着工业文明的城市发展规则,逐渐面临城市曾面临或正面临的发展困境,自然环境多受到破坏与污染。也有一些地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长期依赖城市财政的补贴,居民生活水平低下。在强调环保理念的今天,建立于工业文明之上的传统城市化之路有悖于生态文明的要求。郊区发展已不再能以刻意追求传统城市化指标为目标。但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谋求经济发展,提高广大郊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仍是第一要务。保持原生态或经济大开发,都不是中国都市郊区发展应当走的道路。本文对城乡发展理论、郊区发展模式理论与实例进行回顾与梳理,并以上海市崇明县建设为实证,从其内外部环境、发展动因与方向进行研究,系统地评价崇明生态岛建设的条件,阐述基于生态文明的大都市郊区发展的新模式。通过对大都市郊区这一具有典型特征的地区的研究,构建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笔者认为,生态文明是树立郊区发展观念、构建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关键。城乡融合论应是指导基于生态文明的大都市郊区发展新模式建设的理论基础。在实际应用上,基于生态文明的崇明发展模式及其发展方向能够对发展中国家其他较落后郊区的发展及与城市关系的协调方式提供借鉴。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导言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以及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梳理了相关概念及国内外城乡发展关系理论。第三部分对大都市郊区发展模式进行分类阐述,强调非工业化的生态导向发展模式。第四部分对上海市崇明县发展条件进行评述。第五部分系统分析崇明生态岛建设指标体系主要内容和生态文明下的崇明发展模式。第六部分结论与研究展望。
其他文献
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特殊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主导产业的特殊性使得产业转型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其产业转型的成功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煤炭资源型城市区域经济的发展,还关系到
在知识经济不断演化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知识、专利已然成为企业重要的资产。而以“低端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代工型企业,在利润不断微利化和频频遭到专利诉讼的情况下势必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