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和审计师选择行为的联系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根据经典的委托代理理论,内部代理冲突越严重的公司越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然而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早期研究大多表明我国并不存在高质量的审计需求,其中国有控股是我国高质量审计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而具体到公司治理的各项制度安排上,研究者们也并没有形成一致结论。因此,本文以股改后的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对象,力图系统、细致地研究在不同的股权集中度安排、控股股权性质和制度环境中,中国上市公司各项治理机制与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 本文的研究结论显示:股权集中度与是否选择“十大”事务所存在非线性关系;国有企业与高质量的审计师选择显著正相关,其中:与非经营性国有控股公司相比,经营性国有控股与高质量审计师选择显著正相关;而相较于地方政府或事业单位直接控制的国企,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国有企业与高质量审计师选择正相关;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高质量审计师选择弱负相关;独立董事占比与审计师选择总体上来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然而具体到不同的股权集中度安排、控股股权性质和制度背景下,独立董事在选择高质量审计师方面的影响不同;无论在全样本回归还是分组回归中,均没有发现管理层持股与选择“十大”显著相关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