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实施效果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3281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体育选项课是学校同时开设多种不同的体育项目,以学生为主体,允许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与授课教师,充分满足学生对体育课程需求的新课程,是发展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对选课学生进行重新组合,打破原有班级制度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陕西师范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发现其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与之对应的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公共体育选项课的发展。根据调查问卷数据和分析结果,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调查结果显示,陕西师范大学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身体形态基本处于正常水平,身体素质达标率较高。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定期参加体育锻炼,能合理看待比赛过程和结果,客观评价体育赛事。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效果较好,并且大多数学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缓解心理压力,在运动中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谐的竞争、合作意识以及良好的人际互动能力。但同时也存在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社会体格焦虑度,速度素质明显低于其他身体素质水平,运动技能仍有待提高的现象。2.通过有序多变量Logsitic回归分析得出,被调查学生认为对陕西师范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具有显著影响效果的影响因素包括课程项目、场地器材、教师教学水平高低、教师性格、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对课堂氛围的把控、师生关系、教学考核评价方法、学生身体形态、学生学习态度、学生锻炼意志、学生参与锻炼的兴趣、运动技能掌握程度、选择课程的态度、锻炼同伴。3.本研究发现陕西师范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课程安排不能与学生兴趣爱好一致、场地器材设施未能满足学生需求、公共体育选项课教师仍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考核评价方法不够成熟、部分师生关系处理不和谐、学生选择公共体育选项课项目时目的性不明确、学生避重就轻、择善而从的选课心理表现明显、部分学生存在从心理上排斥公共体育选项课的现象、学生未能选到自己喜欢的选项课课程的客观原因较为突出、学生参加集体体育锻炼活动的情况相对较少、多方面因素制约学生课后进行选项课项目练习。4.针对陕西师范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除了教授学生运动技能,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教师要科学地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灌输长期坚持参加锻炼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学生的整体培养外,教师还要注意具有潜力的学生。学校应注重改革创新,引进或开发多种新兴项目,增设多种优势项目;科学运用运动场,注重日常维护和更新运动器材;优化校园网络,完善学生选课系统;加强教师的再培训,确保教师能够及时接受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更科学的评价方法;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爱好和身体条件,选择合适的课程项目;充分利用社团组织效应,激活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其他文献
matlab中文意思是矩阵实验室,具有强大的运算与图像处理功能,本文阐述了Matlab软件的图像处理技术,通过图像处理的实际运用说明了Matlab在图像处理中运用的处理方法,验证了其
Markowiz的均值-方差模型开创了量化投资的先河。自此以后,如何通过量化方法对现有的资产进行最优且合理的分配,成为学术界和实业界关注的焦点。传统的投资组合模型大多者都
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规模不断扩大的背后,PPP模式作为有效节省财政支出并提高公共基础服务质量的新型运作机制,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推广。随着PPP模式需求的不断提高,入库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多以及集中度不断提高,PPP项目的落地率增速却逐渐放缓。除此之外,PPP项目融资难、退出机制不健全以及项目违约等问题逐渐显现,PPP项目融资问题现阶段成为政府和相关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有学者提出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经济学等门类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它与初等数学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从微积分的角度即无穷小分析的方法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关系,较高的抽象性造成了大学生
从北京市水资源严重紧缺这一实际状况出发,就北京推行阶梯式计量水价、深化水价改革、将再生水作为北京市"第四水源"提出了建议;同时针对随着北京市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带来
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离心式水泵的日常维护和检修,可以提高离心式水泵的工作效率,降低维护费用及生产成本,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和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总结了中平能化建工集团有
煤巷掘进工作面或架棚扩修巷道,由于掘进面支架整体强度低或空顶时间较长,容易发生冒顶事故,从而诱导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通过对U型钢棚、工字钢棚金属前探梁临时支护固定装置的
本文紧密围绕课程知识传播这一研究对象,本文所指的课程知识是指纳入课程中教师所教、学生所学的知识,是课程论探讨的对象。以教育学、传播学相关理论为依据,针对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传播的运用状况,并根据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传播的发展趋势,系统化地提出了互联网时代课程知识的传播机制。全文主要包括以下六部分:引言部分介绍了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简要介绍互联网时代加强课程知识传播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其次,系统回顾和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大气层的过程中,其表面和周围空间中会产生一层结构复杂的等离子体鞘套,鞘套的存在会对电磁波产生严重的影响,不仅制约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发展,也对此类目标的探测和识别造成困难,因此针对等离子体鞘套包覆目标,全面而系统地研究其电磁散射特性是十分有必要的。但由于飞行试验和地面实验受诸多条件的限制,使得实测数据获取代价昂贵,所以对包覆目标进行建模仿真来研究其电磁散射特性不失为一种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