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发病率大约在1/10万~7/10万。仅次于胶质瘤和脑膜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垂体腺瘤一般呈局限性生长,不发生远处转移,手术切除效果良好。但部分垂体腺瘤可呈侵袭性生长,表现为突破包膜,并侵犯邻近的硬脑膜、视神经、骨质,包绕邻近的血管,侵入海绵窦等,手术难以完全切除,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目前侵袭性垂体腺瘤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垂体腺瘤侵袭与否及其侵袭程度与手术治愈率及术后远期疗效密切相关。因此,研究侵袭性垂体腺瘤发生的相关机制及侵袭性相关指标,以较为准确、简便的方法进行检测,将对临床医生术后随访及开展多途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表明,在恶性肿瘤中,有些趋化因子和趋化因子受体在促进肿瘤的增殖、促进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移动和粘附内皮细胞、加速肿瘤的扩散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管形成是实体性肿瘤生长和增殖的基础,与许多肿瘤的预后直接相关,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有赖于新生血管形成。微血管密度(MVD)被认为是能反映肿瘤血管生成的一个指标,且有可能成为预测肿瘤转移复发和预后的一项指标。侵袭性垂体腺瘤有着许多与恶性肿瘤相类似的生物学特征,因此从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角度来研究人垂体腺瘤的血管生成、侵袭的机制,对认识侵袭性垂体腺瘤发生、发展的机理和寻找有效治疗方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本研究中,通过收集西南医院近年经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完整的40例垂体腺瘤标本及5例正常垂体组织,联合运用Knosp影像学标准及任祖渊标准、参考术中情况,将肿瘤标本分为侵袭性与非侵袭组;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这40例标本中CXCR4、CD34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内在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CXCR4蛋白主要表达与于瘤细胞浆和细胞膜,在正常垂体组织中及垂体腺瘤中均有表达,但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表达显著增高(P < 0. 05)。2.以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中显著增高,在非侵袭性腺瘤组及正常垂体组中较低,抗CD34单抗标记的肿瘤血管生成情况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密切相关(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