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与现实之间——《伪满洲国》的历史观解读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hoenix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80年代登上文坛的迟子建一直秉持着自己的创作理念,不落窠臼地进行文学创作。她是当代文坛上引人注目的独特存在,包揽诸多奖项于一身——三次获鲁迅文学奖、两次获冰心散文奖、一次获庄重文文学奖、一次获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一次获茅盾文学奖等。截至目前,迟子建共发表七部长篇小说,分别是:《树下》(1991年),《晨钟响彻黄昏》(1994年),《热鸟》(1997年),《伪满洲国》(2000年),《越过云层的晴朗》(2003年),《额尔古纳河右岸》(2005年),《白雪乌鸦》(2010年)。本文所要研究的便是2000年发表于《钟山》杂志第三期和第四期的长篇小说《伪满洲国》。  《伪满洲国》选取的是历史题材,其间贯穿着强烈的历史意识,深入探讨作家的历史意识,对于深入理解这部作品有着重要的意义。文本化的历史呈现需要回归历史语境,其内容和形式皆具有历史性。新历史主义认为历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是不存在的,一切只是作者无意识的历史观念的产物,是在意识形态烛照下有选择的历史资料的拼凑。正是基于对传统历史观和新历史主义的相互观照,笔者试图以相对稳妥的研究方式对《伪满洲国》文本进行谨慎而细致地解读,将其放在历时性演替和共时性关联的批评语境中,深入挖掘历史叙事特征,由此观照小说文本中所呈现出来的迟子建的历史观,并试图在此脉络中寻找其历史观的局限性及超越的可能性。  基于此,本书立足于对历史观和文学观的整体性考察,具体论述分为四个章节。  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针对《伪满洲国》文本做细致地解读,并试图进一步阐述文本中呈现出来的历史观。第一章主要论述日常化的历史观问题,从日常时间、日常人物和日常生活这三个角度依次切入,论述将历史观日常化的可能性、必要性及可行性。第二章主要考察历史资料的处理问题,由此可以看出作家秉持着一种先验的历史观,这是一种历史无意识。第三章主要对作品的文本构建方式进行解读,作家大胆启用了细节构建历史的方式,用碎片化、细节化的描写代替和摒弃了宏大历史叙事,使文本更加真实更加可信。  第四章,在前三章论述的基础上,针对学术界对这部作品的评价,分析论述历史观构建中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对于之前阐述的理论构想进行反思和批判,以获得超越的可能性。  最后,结语部分对于之前几章提出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概括和综合,并深入探究历史观重构及超越的可能性。  论文的撰写基本上采用文本细读和以问题为纲的方式,在考察具体文本时力求做到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在实证的基础上,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做出相对稳妥的、合理的判断。为了能够达到这一理想结果,本论文的写作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第一,文本细读。从作品入手,以文本为中心,注重在对原文客观理解的基础上,考察作家的历史观问题。  第二,实证研究。任何一种理论假设,只有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阐释,才能寻求到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  然而,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以上提出的理想结果在实际的论文阐述中,恐怕很难完全实现,不可避免会存在诸多不足和错误。恳请方家不吝批评斧正,学术的乐趣在于深思发现和交流,能助其完善笔者甚为欣喜。
其他文献
沙滩文人地处偏远的贵州遵义,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令人尊崇的地位,他们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内容丰富多样,形式变化多端,艺术上有着较高的成就,对同时代及其后世文人有
本文介绍了旋转飞剪系统作为瓦楞纸板生产线上的横切机时系统的组成 ,介绍了下位机 ADSP2 181系统的工作原理 ,分析了不同剪切长度下系统的输出方程和适应不同情况下软件的统
“风尘三侠”的故事主要讲述布衣李靖谒见杨素,杨素姬红拂慧眼识人,女扮男装夜奔李靖,二人于灵石旅舍遇虬髯客,后三人共赴太原寻王气的传奇故事。此事不见史书记载,但在小说、诗歌
“情教”说,就是晚明至清初“尊情”思潮中颇具特色的一种思潮,它既是对曾经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的反叛,又是对晚明以来“情有者理必无”的至情论的反拨。香菱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