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河漂与在路上──《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与《在路上》之比较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7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吐温是世界文学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他的杰作,被海明威称赞为“所有当代美国文学之起源。”这本书也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六著作之一。而杰克·凯鲁亚克是二战后垮掉的一代的代言人。他的《在路上》被认为是集中反映垮掉的一代特征的作品。虽然这两部小说的发表前后相隔了七十年,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对这两部作品进行对比研究定会有所收益,而这正是本科研项目所要进行的工作。但是,本研究并不仅仅止于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而要通过系统的对比来揭示它们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以便揭示美国文学发展进程中一些文学传统是如何延续的,以及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本论文结构如下:引言部分对这一议题进行了简要的文献综述,并亮明了本科研项目的目标。第二部分阐述了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与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之间的主要相同之处,其中包括追梦和反英雄主题以及象征叙事手法。象征手法中列出了河流与陆地以及道路与城镇的象征意义、旅途模拟人生、语言代表身份等。第三部分通过对比细节点明了两部作品之间的明显差异,如地方色彩与黑色幽默的区别、知识分子与文盲的区别以及成长与流亡主题的区别等。第四部分探索了这写差异的社会根源,指出以上差异源自乐观美国梦与垮掉一代的幻灭之区别,也源于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文学观的区别。   笔者希望本研究能够引起更多研究生和批评家的兴趣,使他们继续《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与《在路上》的对比研究,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创造出这些作品的两代作家,以及美国文学的传承与流变现象。  
其他文献
米兰·昆德拉与王小波是生活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两位作家。法籍捷裔作家米兰·昆德拉1929年生于捷克,而王小波则于1952年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97年因病故去。如果说
《麽经布洛陀》是一项重要的口头文化遗产,它纪录了壮族麽教仪式、经文、教义,反映了壮族的宇宙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语言符号是民族文化
作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晚生代”作家,东西是当时文学潮流中的中流砥柱。东西的小说涵盖了丰富的历史内容,具有深刻的现实批判性,表达了他对中国当代社会历史变迁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