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黄梅戏与新农村文化建设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lchf1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梅戏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的发展经历了从草台登上舞台,从民间小戏发展成为地方大戏和全国五大剧种之一的过程。黄梅戏被称为“中国的乡村音乐”,是安徽的优秀戏曲剧种的代表,是安徽的标志性文化形象和代表性文化品牌。在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下,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在安徽省文化建设战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以黄梅戏为代表的优秀剧种的传承与发展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显现出强大的活力,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中“乡风文明”的建设,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内在源泉。论文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为主题,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会的高度,选取黄梅戏一代宗师严凤英故乡——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为调研走访对象,紧紧围绕“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满足当前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这一核心加以论述。全文主体部分主要包括:其一,作为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中地域特色文化黄梅戏在黄梅村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开展了实证研究。当前,黄梅戏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农村的传播中出现了新的变化,群众爱看黄梅戏,小学生爱学黄梅戏,民间凤英剧社爱演黄梅戏,黄梅戏成为黄梅村的文化品牌。其二,在黄梅村“唱响黄梅戏,建设新黄梅”过程中,黄梅戏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基层组织在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让黄梅戏在剧本创作过程更好地突出三农主题,服务于群众文化活动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而促进了黄梅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其三,黄梅戏作为安徽省“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文化战略中的重要一极,它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丰富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活动载体,而且有利地促进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和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最终促进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为农村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撑。这部分构成论文的核心。
其他文献
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降解青霉素菌渣中青霉素残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检测湿菌渣,得到其平均青霉素效价残留为2 179 U/g,即相对质量分数为1.3 mg/g;将青霉素酶
<正> 一、前言 低空急流和暴雨的关系很密切,孙淑清在“低空急流及其与暴雨的关系”一文中,把低空急流分成三类,第一类为大尺度准定常的低空急流,多在大地形的东侧发生;而且
<正>目前,国内航空运输业持续快速发展与合格飞机驾驶人员紧缺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航空市场,科学派遣航班机组,逐渐成为了航空公司日常生产中的一项核心工程
自然流产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者,称复发性流产。在中医学中属于“滑胎”范畴。复发性流产病因复杂,包括遗传、解剖、内分泌、感染及免疫因素。其中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所致的免疫
劳淋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病程缠绵,极易复发。与气淋、热淋、膏淋、石淋共称为五淋。本文从病名的起源开始,论述人们对本病的认识及治疗过程。马进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生是膀胱湿热
上世纪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农村全面实行包产到户等一系列的改革,在改革中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例如:农田水利等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基本的农业生产环境持续恶化,尤其是可耕地资源不断
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居民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消费不断上涨。电脑由原来的高档办公品逐渐转变为普通市民的娱乐工具,熟练使用网络功能也由原来的职业技
随着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面临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高素质的农业创新人才将成为新时期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农业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旨在为解决占全国近2/3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而设计的新型制度。自2003年开始试点以来,我国参合率逐年递增,至2009年底,参合人数扩大到8.33亿人,参
目的:通过对225例过敏性紫癜(HSP)住院患儿的回顾性调查分析,观察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舌象与肾损害发生的相关性,从而更好地辨别过敏性紫癜肾损害(HSPN)的致病因素,为HSPN的辩证治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