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和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此类复杂骨折选择最佳手术入路和固定方法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1.生物力学研究:选用人工骨(Synthetic bone)45具,模拟人体正常骨结构形态制成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实验力学模型,分别予以后踝空心钉三角固定、L型钢板固定与胫骨内侧解剖钢板组合固定测量其解剖学关系,检测其各自的生物力学性能。2.临床应用:手术治疗41例胫骨中下1/3骨折伴后踝骨折,其中胫骨骨折采用钢板内固定,后踝采用空心钉内固定23例(空心钉组)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18例(钢板组)。采用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1.生物力学研究:①对于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断端的轴向压缩强度和刚度、扭转强度和刚度随着关节面损伤增大而下降,关节面损伤15%时,胫骨合并后踝骨折固定,空心拉力螺钉三角固定和L型钢板固定都有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当关节面损伤超过25%-50%,其踝关节的强度和刚度即使固定也会随之下降,强度平均下降27%,刚度平均下降36%,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②后踝合并胫骨骨折,关节面损伤的变化,在胫距关节面上接触特征反映十分敏感,甚至发生异常,当关节面损伤15%时,A、B两种固定方式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超过25%-50%时,胫距关节接触面积和接触应力分别下降29%和13%,呈显著性差异(P<0.05);③关节面损伤面积的变化,对后踝骨折块的移位及其固定的影响十分明显,距骨向外错位1mm时,胫距关节面接触面积减少45%,或者关节面损伤超过15%时,胫距关节接触面积和接触应力产生异常,会增加创伤关节炎的发生率。2.I临床应用:术后41例获随访10-26个月.平均17.5个月。空心钉组优13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6.9%;钢板组优9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3.3%;两组Baird-Jackson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P=0.74>0.05)。结论: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关节面损伤超过15%以上建议行手术切开复位坚强固定,关节面损伤的大小直接影响生物力学指标的变化,空心拉力螺钉三角固定生物力学性能优于L型钢板固定。后踝骨折采用空心钉和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上无明显差异,都是有效的可行的,均可以减少手术再创伤,愈合率高,恢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