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卒中是中枢神经系统(CNS)常见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死亡率、致残率高。在存活患者中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使90%重新步行和生活自理,30%恢复一些较轻的工作;而不进行康复治疗者,上述两方面恢复的百分率只有60%和5%。因此,为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尽早重返社会,脑卒中的康复已日益受到重视,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功能恢复的机制也得到广泛关注。 多年来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使人们认识到,无论在非哺乳类动物还是在哺乳类动物中,成年动物的CNS在损伤后具有在结构上或功能上重新组织的能力即可塑性,使损伤后的恢复成为可能。脑可塑性是指脑有适应能力,即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修改自身以适应改变了的现实的能力。CNS的可塑性表现在多个层次、多个环节,既有突触及神经元水平、通路水平,也有大脑皮质水平,这是由于进行任何一项活动均需要大量神经元的同步活化、许多神经通路及高位中枢的参与。如果进行某项活动的主要区域损伤或致病,则这一活动会转换到调节这些活动的其他神经元、神经通路和大脑支配区。这种 第四军医大学硕土学位论文一改变一方面取决于人的神经系统的巨大潜能使之能够代偿和适应损伤造成的解剖、功能上的缺损,如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包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另一方面则与病人在后天环境下损伤前后的运动学习情况密切相关。如能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则可促进该活动转变到新的通路。 康复训练在CNS损伤的早期、中期和后期都十分重要,它是通过与他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练习在接受刺激时及时和适当地作出反应,适应环境和重新学习生活、工作所需的技能的过程。除非病损极轻微,否则CNS的自发恢复总是有限的,要提高恢复的程度和使患者能够适应环境和独立生活,就必须功能训D练。但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本实验即是通过观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BDNF。bFGF表达的影响,探讨康复i);I练促进大脑功能恢复的机制,为临床脑卒中康复提供理论基础。 BDNF和 bFGF均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的重要成员,近十几年对其在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有较广泛的研究。BDNF上FGF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均有分布,具有很强的刺激和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分化,延缓神经元退化衰老,维持神经细胞存活和正常功能,促进损伤细胞修复的作用。 本实验用 54 /q大鼠,随机选出 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8只,在制作脑梗死大鼠模型 24h后,随机将其分为康复训练 id、3d、7d、14d组,制动 id、3d、7d、14d组,每组6只。模型制作系采用光化学诱导法:叶绿素衍生物 IV号(CPD*为光敏剂,用氦一氖(He-Ne)激光照射大鼠左侧前后肢大脑皮质代表区 20分钟。康复训练组模型大鼠给予水迷宫、转棒、滚究训练,制动组置于筒状网笼内,限制活动,头端子食水。在各时间点进行行为学测定评分。于脑梗死后不同时间点灌注取脑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抗生物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法染色,观察 BDNF、bFGF 2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阳性细胞表达的数量。在每一时间点用t检验比较康复训练组和制动组的差别。 结果发现: 门)48只实验大鼠在造模前及造模后24小时进行行为功能测定,用配对t检验比较结果P<0刀1,说明造模前后大鼠行为功能有显著差异,模型制作成功。将本实验行为功能评估结果与以往实验者动物评估结果综合分析,发现:id、3d时,康复训练组与制动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7d时,两组行为学评分有明显差异(P<0刀1),说明康复训练组较制动组行为功能明显恢复。14d时h者统计结果未见明显差异。 (二)正常大鼠大脑皮质可见少量BDNF、bFGF阳性神经元表达,未见BDNF、bFGF阳性神经胶质细胞;海马区可见锥体神经元分布区BDN’F力FGF阳性着色带,未见BDNF、bFGF阳性神经胶质细胞。 (3)id时康复训I练及制动两组梗死灶周围大脑皮质 BDNF。bFGF阳性神经细胞均明显增多,且内侧较外侧多,同时出现BDNF、bFGF表达阳性的神经胶质细胞:3d时康复训练组***F、旺*F阳性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均有更多表达,制动组BDNF、bFGF阳性神经细胞则较康复组少叩对.01人随时间延长,7d、14d时两组 BDNF阳性神经细胞明显减少,但 7d时康复v;1练组b**F阳性神经细胞较制动组多(P<0刀1);梗死灶周围出现大量神经纤维,交织包绕,BDNF、bFGF阳性胶质细胞仍大量表达,康复训练组明显多于制动组T<0刀1)。 (4)id、3d时,海马区 BDNF、bFGF阳性锥体神经元未见明显变化,可见大量BDNF、bFGF阳性神经胶质细胞,梗死灶同侧海马BDNF、bFGF阳性胶质细胞较对侧多,训练组与制动组间无明显差异;7d、14d时,同侧海马区BDNF、bFGF阳性神经胶质细胞仍大量表达,对侧则明显减少,康复训练组***F、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