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部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严重的地区,同时也是农村经济落后和农民收入较低的地区,是典型的生态赤贫和经济贫困共生区。长期以来,乱恳滥伐造成植被大面积破坏而疏于治理,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西部和中东部区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损失,以退耕还林还草为途径,治理和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已迫在眉睫。与此同时,我国农村也出现了经济发展滞缓、农民增收缓慢和农产品质量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等不合理现象也日趋突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也刻不容缓。 开发西部地区,有许多优势和有利条件,但也有许多不利因素,如森林和草原生态破坏;水资源与水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沙漠化扩大:土地盐渍化等。同时,土地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比例大,人口相对较少,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低于东部发达地区,财政支出大于收入,致使西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西部地区人均收入水平明显的低于东部,且贫困发生率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使得原来很脆弱的生态环境更趋恶化,加速和加重自然灾害的严重性,而且极大的削弱了经济发展基础。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西部地区林业建设历史上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操作难度大,群众参与度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任务,是一项典型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工程,它直接涉及到粮食产量、退耕的技术、资金、劳力的问题,以及西部地区和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质量问题。西部大开发不仅牵涉到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而且牵涉到社会经济和政策问题。但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长期以来重开发,轻保护,掠夺式的资源开发,加上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干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和环境恶化加快,不仅给本地经济带极大的危害,也给黄河、长江、珠江下游防灾抗旱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退耕还林草作为生态工程建设重中之重,其意义深远。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道路。 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地区和确保我国生态安全的关键地区,是解决我国沙(石)漠化,水土流失.沙尘暴等生态问题的主战场,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因此,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恢复西部生态植被,扼制生态环境恶化的有力措施。论文在上述背景下,以恢复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农学、林学、土地资源学的理论为基础,紧密联系近年来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退耕还林条例》的实施过程,分析了西部地区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发展思路,总结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对生态、环境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探讨了西部地区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