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复杂的社会和国际环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了诸如人口、资源、环境、贫富差距、效率公平、民主多元等社会基本问题的出现,致使置身于全球化“风险社会”的背景中。这些自然和社会矛盾具体表现为人类面临的各种公共危机。但是要想对公共危机进行根本性的解决,首先我们必须对其有充分的了解,这就需要媒体的参与。只有媒体对公共危机的各个发生阶段进行全面、真实、及时地报道,政府才能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公共危机,广大公众才能参与其中,为化解公共危机出力。因此,媒体对公共危机事件的报道行为对公共危机管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以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对公共危机的内涵、产生的原因进行阐述,针对我国媒体对公共危机报道行为的现实状况,结合已有的理论知识,深入剖析媒体在危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科学选取公共危机处理的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合理的公共危机报道行为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对媒体在不同类型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报道行为进行分析比较,揭示不同危机管理中媒体报道行为的特点及其不足之处,并得出以下主要研究:①媒体危机报道的预警行为的作用逐渐增强;②媒体的公共危机处理行为,第一时间性、真实性、舆论话语权的把握、人性化原则的突出体现以及新媒体(网络等)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可。食品安全公共危机的媒体处理行为中,对第一时间报道、真实性、舆论话语权的把握较为重要;而自然灾害事件的报道,人性化原则是处理行为的一个的重要体现;另外,无论在何种类型的危机报道中,新媒体的作用逐渐增大。③危机善后行为在公共危机事件报道中同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媒体、公众三个主体在危机管理中扮演的角色与功能中得到一定的启示。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促进媒体的公共危机报道行为及手段的科学化、规范化以及充分发挥其在危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