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含油气系统理论和油藏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引入“油气分段捕获”和“油气再分配”的研究思路,应用全烃地球化学方法,从气体组成及碳同位素、原油轻烃、芳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各方面,对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油气的来源及成因进行了综合判识,并结合该区的实际地质情况,进行成藏地球化学研究,总结了成藏规律,建立了成藏模式,同时对该区的勘探前景进行了评价,指出有利的勘探区域。 总结了陆梁油田开油气的分布规律,确定了油气的成熟度和类型,研究了油气的来源及成因,指出陆梁油气来自两套源岩,油气成熟度与源岩生排烃史时空不匹配,现今油藏为次生油气藏。分析了原油的生物降解与成藏之间的关系,指出降解作用是在原地发生的,并结合储层包裹体分析确定了油气成藏的期次和时间。该区至少存在两期成藏,第一期在早白垩纪末—晚白垩纪早期,来自风城组成熟阶段油气,主要进入侏罗系和深层白垩系储层,随之遭到严重生物降解作用,侏罗系(J2x4)储层原油由于埋藏较深,保存完好;第二期在早第三纪,乌尔禾组的成熟阶段油气,少部分补充到侏罗系(J2x4)第一期油气藏中,更多的是沿断层继续上转移,与先期遭受严重生物降解的原油混合,之后白垩系浅层油藏又遭受第二次强度不大的生物降解作用。最后结合构造演化史,建立了该区的油气成藏模式。 通过成藏研究,得出断层和不整合面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现今的油气藏均为次生油气藏,是古油藏的再分配转移,深层的古油藏是该区今后主要寻找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