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吐温的自然观、文明观与人文主义精神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jtz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塞缪尔·朗赫思·克莱门斯更为人熟悉的名字是马克·吐温。他是十九世纪下半叶美国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卓越的讽刺作家。十九世纪后半期和二十世纪初期为马克·吐温从事文学活动的主要时期。他的创作活动与当时美国生活中许多重大的社会现象密切联系。当时的美国以高速度的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自由资本主义转变。社会工业化的经验似乎给人这样一种印象,“在这里,人类工业的巨流浇肥了整个世界;人性得到了最完全的、也是最残暴的发展;文明表明了它的奇迹,文明的人几乎变成了野人。”(阿伦布洛克,1997:42)1870-1890年间,马克·吐温正是在这样的黑暗现实中追求自己的梦想,探索人的世界。他的作品表现出对美国民主的幻想与追求,并且真诚地相信过这个民主繁荣昌盛的可能。他的作品魅力无穷,长盛不衰正是因为他对人,尤其是儿童与少年的关注,关注人的本质以及人性的、良知的发展与完美。本文旨在从人文主义的角度重新诠释马克·吐温的作品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和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在这两部作品中,马克·吐温关注人性、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生的能力,它与人类的“自然状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因为社会的文明特别是城市的文明才使人性扭曲,罪恶丛生,因而人只有回归自然,远离社会的喧嚣,才有可能保持人的善良天性,获得独立的健全的身心。在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中,Tom是一个淘气、聪明的孩子。他追求生活的狂热与激动,总是希望吸引别人的目光而使自己成为注目的焦点,希望成为公众的英雄人物。追求无拘无束、刺激、快乐的生活。他的冒险故事和对自由的追求是对当时社会一种温和为公众所接受的反叛。他是成人眼中美国的未来优秀公民。在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中,Huck是这样一种人:他在社会秩序中尽力将人的自然状态保持完好。他是自然之子,头脑清醒,发自内心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充满着自由、平等、民主与爱的精神与力量。对社会的疾恶与陋习有着天然的憎恶。因此,他能有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不为权威、偏见、欲望所左右。他是一个真正的自由公民,一个自然之子。Huck的形象最终成为美国文学史上少年成长中良知与道德的一颗永放光辉的明珠。由此,本文在从人文主义的角度上进一步理解马克·吐温的作品中Huck与Tom的对立,即自然与文明、自然人与公民的对立。这种对立冲突表现为:1、 自然人是能独立自主的人,独立体现自己的价值。而公民的一切仰赖于社会,社会对他的承认是其价值的唯一表现方式。2、 在自然秩序中,所有的人是真正具有平等地位和观念的。3、 只有自然的人才是自由的人,依照天然良知而不受控于社会才会有自由的精神与行动。4、 自然之子充满了爱,抛弃社会的所有偏见。正是通过这样的两种人物,马克·吐温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WP=5>人格的成长发展中来表达他对人的关注,对人性的思索及对人的尊重。可以这样说,追本溯源,他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的一部分。我们发现,他不仅仅是一位真正的美国本土文化作家、一位现实主义作家,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出发阐释他的著作,他更加是一位伟大的充满人文精神的作家。之所以这样,他的作品才会真正具有动人心魄、长胜不衰的魅力。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马克·吐温毕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员,他的思想没有完全脱离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在作品中他对HUCK这个人物刻画,尤其是HUCK在追求自由平等的过程中很自然地表现出马克·吐温的妥协与矛盾心理。可是,瑕不掩瑜,我们能体会到更多的是马克·吐温精湛的文学艺术和丰富的人文精神。
其他文献
功能语法学和语用学近二、三十年来的兴起与发展,促使语言学家对语言的分析和研究不再局限于以词素、词、短语、句子为单位,而是扩大到了以语段和篇章或话语为单位的超句研究
在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习得领域,语法教学从古今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不同的学者和语言教师对这个问题持有不同的观点.有时彼此的观点甚至相互对立.在以"语法—翻译
伊恩·麦克尤恩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当代小说家的一位杰出代表。由于他的早期作品中的阴森人物和故事情节,因而被冠以“阴森的麦克尤恩”头衔。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
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来控制自己认知过程的策略.学习者可以通过元认知策略的建立学习重点、安排和计划学习、以及评价学习等功能来调整学习.认知策略强调对学习材料的直接控
在传统的外语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整个教学活动总是围绕着"教",即传授知识.而学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他们就如装载着知识的容器,不加选择地接受着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教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间的交流活动逐渐增多,电影作为跨文化交际行为的一部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电影翻译作为电影交流必不可少的手段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当今
论文主要分为七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引言,引言部分会详细地介绍《喜福会》的作者谭恩美的情况以及其相关作品。通过介绍谭恩美的情况让我们对作者的成长轨迹,以及影响她创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