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铝是地球上存在量最大的金属,铝及其合金具有密度小、熔点低,良好导电、导热,塑性变形优良且易加工成型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冶金化工、电子通讯等行业,但铝及其合金在应用过程中也会因为服役环境的恶劣而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在高温服役条件下不能同时满足导热及高耐蚀等性能要求。本文以高硅铝合金为研究对象,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分别在Al-Si合金表面制备微弧氧化复合氮化铝(Aluminum nit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铝是地球上存在量最大的金属,铝及其合金具有密度小、熔点低,良好导电、导热,塑性变形优良且易加工成型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冶金化工、电子通讯等行业,但铝及其合金在应用过程中也会因为服役环境的恶劣而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在高温服役条件下不能同时满足导热及高耐蚀等性能要求。本文以高硅铝合金为研究对象,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分别在Al-Si合金表面制备微弧氧化复合氮化铝(Aluminum nitride,AlN)、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陶瓷膜层。研究了电解液体系、组分浓度、添加物、电参数等对Al-Si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金相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拉曼光谱仪、能谱分析仪(EDS)等对基体及陶瓷膜层显微组织、物相、结构、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导热系数仪研究了AlN和CNTs对陶瓷膜层耐蚀及导热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了AlN和CNTs对高硅铝合金表面陶瓷膜层形貌变化、成膜、生长、微结构、耐蚀和导热性能的影响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高硅铝合金在Na2Si O3电解液体系中制备的陶瓷膜层外观质量及耐蚀性能较好,膜层主要由α-Al2O3和γ-Al2O3等相组成。膜层表面微孔可以作为电解液中各种离子及粒子集团参与膜层向内、向外生长运输和放电的“通道”。以含有13 g/L Na2Si O3、2 g/L Na OH的电解液体系为基础体系,分别加入不同含量的AlN和CNTs。研究结果表明,AlN的最佳添加量为6 g/L,此时膜层与基体结合良好,耐蚀性能最好。电化学阻抗Rp(2.917×105Ω·cm2)值达到最高,比高硅铝合金基体Rp(3.117×102Ω·cm2)值高三个数量级。复合AlN的膜层导热系数平均值为39.312 W/m·K,比未复合AlN膜层的试样导热系数提高了88.456%。AlN可以通过吸附、扎嵌进入膜层,部分参与等离子体电解氧化反应转化为Al2O3相,部分以颗粒形态存在于膜层表面及内部,改变膜层表面微观结构及内部物相组成,有利于导热链的构建,为声子导热提供载体,改善膜层质量,进而影响耐蚀及导热机制,从而调控膜层的耐蚀、导热性能。拉曼及XRD分析结果表明,CNTs可以进入陶瓷膜层,CNTs进入膜层的方式包括表面吸附、熔融物包裹和反应融合,进入膜层的CNTs使得膜表面微观形貌发生显著变化。CNTs可以通过等离子体电解氧化反应与基体中的Si相及电解液中的Si O32-发生离子反应形成Si C相。CNTs的最佳添加量为1.5 g/L,当CNTs添加量低于1.5 g/L时,复合CNTs膜层的电化学阻抗Rp逐渐增大,当CNTs添加量为1.5 g/L时,Rp达到最大值1.144×107Ω·cm2,进一步增加CNTs的含量,膜层电化学阻抗Rp显著下降。膜层电化学性能变化与CNTs改变电解液导电性、影响等离子体反应程度、以及调控膜层微结构致密性等因素有关。由于CNTs未能形成贯穿膜层的导热通道,或者没有形成沿轴向的连续分布,因此复合CNTs膜层的导热系数为26.184 W/m·K,与未复合CNTs膜层试样相比,导热系数提高25.522%。结果表明,AlN、CNTs可以调控微弧氧化陶瓷膜层的微结构、耐蚀及导热性能。
其他文献
自主导航技术是移动机器人应用的核心和焦点之一,主要包括建图、定位、感知和路径规划等,路径规划是其中的关键技术。局部路径规划由于障碍信息未知和机器人所配置传感器感知环境有限,通常存在局部死锁和路径冗余的问题,难以快速规划出安全、平滑的最短路径。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多种智能控制方法,研究移动机器人如何自主、高效地完成局部路径规划任务。针对移动机器人局部路径规划任务和规划效率的问题,对基于模糊控制和长
电力网作为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其对于一个国家正常运作与居民正常生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保证电力网运行的经济性与供电的可靠性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随着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信息层与物理层的交互也变得尤为频繁,其典型特征已经与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CPS)极为相似。由于电力CPS信息侧的自身缺陷,使得其成为针对电力系统网络攻击的突破口,电力系统遭
白藜芦醇,是一种非黄酮类多酚有机化合物,具有预防肿瘤、神经保护、自身免疫调控、抗哮喘、抗糖尿病等作用,有广泛的市场前景。目前白藜芦醇的主要来源是从虎杖和葡萄等植物中提取得到,然而天然植物中提取的白藜芦醇存在含量低、提取困难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它的需求,寻找其替代来源迫在眉睫。目前生物工程技术是解决白藜芦醇缺乏问题比较理想的途径,大肠杆菌、酿酒酵母等模式生物均被用作底盘生物合成白藜芦醇,但依然
自由基聚合反应是人类开发最早,研究最为深入的一种聚合反应,在高分子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传统的自由基聚合反应中,反应一旦开始,反应过程就无法控制,反应产物也无法控制。同时,在自由基聚合反应的研究中,人们常用过渡金属或者是有机染料作为催化剂进行反应。但是不论是过渡金属还是有机染料都不利于绿色环保的化工生产主题。所以,如何在绿色环保的情况下实现对自由基聚合反应的有效控制便成为研究的热门。光能作为一
谷物产量分布信息是数字农业中重要的信息之一,而谷物产量监测系统的研发一直是谷物收获作业过程中谷物产量分布信息获取的重点和难点。国内外研究人员利用多种手段设计了不同类型的谷物产量监测系统,但由于测产精度、机型匹配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国内尚未得到生产上的推广应用。为了提高谷物产量在线监测的准确性和适应性,本文设计了基于谷物流压力原理的谷物产量监测系统,建立了谷物产量与谷物流压力的数学模型,搭建谷物产量监
智能车辆的发展为未来人类社会解决交通拥堵和能源危机问题提供了重要解决方案。伴随着5G、车辆网等关键技术的进步,智能车辆路径跟踪技术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应用在各种场景的智能车产品被开发出来,人们对智能车的路径跟踪性能以及高速时的行车安全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模型预测控制具有预测机制及在多约束条件下最优求解的能力,它能对车辆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运动状态进行预测,求解出满足行驶稳定性约束的行驶轨迹,这对于提
稀疏优化问题在图像处理、压缩感知、机器学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众所周知,无论在理论还是算法方面,l1-极小化问题都是研究稀疏优化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主要针对l1-极小化问题鞍点的存在性进行理论分析,得到鞍点的存在性理论;通过问题重建,得到1-Bit压缩感知模型的稳定性条件.一方面,我们研究了l1-极小化模型的鞍点存在性理论.一个关键点是要克服l1-范数不光滑.为此,我们通过引入新的变量,将l1-
修正拉格朗日函数及其对偶理论是数学规划理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修正拉格朗日乘子意味着扰动函数在零点具有线性支撑,本文将其支撑形式从线性推广到非线性,引入了广义修正拉格朗日乘子这一新的概念,它使我们可以在更丰富的框架下研究对偶理论,重点讨论了广义修正拉格朗日乘子的存在性及其与全局鞍点、零对偶间隙之间的关系.针对非线性规划和锥约束优化两种不同类型的优化模型,本文讨论了广义修正拉格朗日乘子存在的条
汽油压燃(GCI)具有在实现低排放的同时保持高热效率的优势,被认为是今后满足严格排放和油耗法规的燃烧方式之一,并已成为当前燃烧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由于汽油辛烷值较高,且受低负荷工况缸内压力和温度较低的影响,极易出现燃烧不稳定、未完全燃烧产物较高的问题,如何实现低负荷工况高效清洁燃烧成为当前GCI燃烧方式研究的难点。因此,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手段,研究了不同燃油喷射策略对GCI燃烧方式混合气形成过程,
时间是重要的物理量,精密时间是现代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保障之一。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 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为代表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可以提供10-50ns量级的标准授时服务,在国民经济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