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分支井循环二氧化碳开采地热机理与参数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热资源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我国地热资源储量丰富,促进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对缓解我国雾霾天气和改善能源战略布局等具有重大意义。传统对井地热系统需完钻两口井来注入与开采工质,且对井与储层接触面积小,沟通裂缝数量有限,注、采井间连通效果差。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分支井循环二氧化碳开采地热资源的新方法,旨在利用单一主井眼实现取热工质的注入与开采,有望通过分支井眼增加与裂缝、储层的沟通能力,提高波及面积,强化取热效果。本文采用数值模拟和机器学习的方法,围绕多分支井二氧化碳地热系统的取热机理、参数影响规律和产能智能预测等关键问题开展深入研究。考虑储层渗流、传热和岩石变形等相互作用,建立了多分支井地热储层热流固耦合模型;考虑二氧化碳摩阻生热、压力功、保温管与环空换热、环空与围岩换热,建立了多分支井地热系统井筒流动传热模型;以分支井平均压力和温度作为耦合数据,建立了多分支井地热系统储层与井筒耦合的流动传热模型;为多分支井二氧化碳地热系统的取热机理和参数影响规律研究提供了模型基础。模拟分析了多分支井二氧化碳地热系统储层热流固耦合特性,研究了井筒内二氧化碳流动传热规律,对比了二氧化碳和水的取热效果,对比了多分支井和对井地热系统的取热效果。结果表明:诱发的热应力会增加裂缝渗透率,减小注入压力,促进热突破;二氧化碳在井筒内膨胀做功会引起显著温降,增加管柱尺寸、减小井筒深度可缓减温降;低温浅层热储中CO2-EGS取热优势明显,高温深层热储中水-EGS取热优势显著;多分支井地热系统取热效果优于对井地热系统。模拟研究了储层物性、分支井结构、注采参数和裂缝参数等对多分支井CO2-EGS取热效果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影响取热的关键参数为岩石杨氏模量、热膨胀系数、分支井长度、分支数量、注采间距、注入温度、注入排量和生产压力等;发现了具有较长裂缝、较多裂缝方位的复杂缝网有利于取热;弯曲裂缝网络可较小程度减小多分支井地热系统的注入压力和促进其热突破。搭建了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和多层感知器(multi-layer perceptron,MLP)叠加神经网络,实现了不同约束条件下多分支井CO2-EGS产能的准确、稳定预测;验证了LSTM和MLP叠加神经网络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对产能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优于简单LSTM、MLP神经网络。研究结果可为多分支井循环CO2开采地热技术发展和现场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目前,中国有大量中风或者交通事故等原因导致的下肢机能障碍患者,减重支撑式康复训练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下肢康复训练方法。针对目前人工康复训练存在的医师劳动强度过大,患者的训练强度以及持久性无法保证,同时康复训练效果易受医师疲劳及其经验因素影响的缺点,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技术被引入到下肢康复训练中。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是机器人技术与减重支撑步行康复训练技术结合的产物,能够解放医师繁重的体力劳动,并在患者
裂缝性油气藏是目前油气勘探中的热点,准确估算裂缝参数对储层的地震属性影响有利于储层预测。在实际储层中裂缝参数(裂隙密度、延伸度、张开度,方位等)很难定量测试。用正演模拟的方法可以较好地获得裂隙参数与速度和各向异性的关系,另一方面,已有的一些裂隙介质理论模型也需要得到实验的验证。而对于更复杂的多组裂隙地层,还缺少相应的估算弹性参数的模型。开展裂隙参数物理模型的实验研究和对复杂裂隙介质的建模,有助于裂
常规油气藏的“甜点”参数主要指的是孔隙度和渗透率。非常规油气藏的“甜点”参数较为复杂,包括脆性、有机质含量、成熟度、孔隙压力、孔渗特征、储层厚度、地应力等。页岩油气藏的甜点地震预测是页岩油气勘探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由于页岩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和强各向异性,目前页岩甜点的岩石物理性质不够明确,甜点地震定量预测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多解性。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页岩的岩石物理分析和建模方法研究,重点针
潜山油气勘探是冀中坳陷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随着勘探程度的深入,迫切需要油气成藏机理的理论研究来指导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实践。本论文以冀中坳陷北部河西务反转型斜坡潜山带和南部束鹿继承型斜坡潜山带两个典型潜山带为研究对象,基于含油气系统的研究思路,综合应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手段,运用有机和无机地球化学相结合、静态解剖与动态过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烃源灶规模及演化史,揭示了油气成因类型及来源,分析
页岩具有独特的组分和微观结构,其弹性性质通常呈现较强的各向异性,这对其地震和声波测井响应具有显著的影响。中国南方四川盆地的东部及南部地区富有机质的海相页岩目前是页岩气勘探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对该区东南部武隆接龙乡、彭水郁山一带页岩取样,进行了一系列岩石物理实验。通过对比国内外不同地区的岩石物理实验数据结果,给出了中国南方海相页岩速度特征、储层矿物特征、弹性特征,依靠理论模型讨论并分析了页岩不同参数
随着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海上油气生产系统的运行监测面临着严峻挑战:复杂的海洋环境、过高的多相流量计安装和维护成本、多种误差对温度和压力仪表测量值的干扰等因素导致生产系统运行数据获取难度大、成本高、可靠性低,制约着海上油气田的安全生产。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基于反问题研究理论,对海上天然气生产系统开展了过程辨识和软测量研究,建立了数据驱动和模型驱动等两类最优估计算法,完善了流动管理系统的软测量功能模
页岩气资源丰富,但由于多采用衰竭式开发,采收率普遍低于30%。二氧化碳在超临界条件下具有低表面张力和高吸附强度等特性,页岩气藏注二氧化碳开采具有巨大的潜力。注二氧化碳开采中,页岩纳米孔隙中的甲烷处于与二氧化碳和水分并存的环境。因此,开展甲烷/二氧化碳竞争吸附机理以及水分的影响机制研究可为页岩气藏地质储量评估以及注二氧化碳开采奠定理论基础。本论文以分子模拟为主要方法,以实验测试为辅助手段,结合干酪根
干热岩地层通常具有高温、渗透率低、无水或极少含水等特点。为了开采地下高温岩石中赋存的热量,需要通过水力压裂等技术在地层中形成具有一定换热面积和高导流能力的人造热储/大规模裂缝网络,实现注采井之间的采热流体循环,即所谓的建立增强型地热系统。裂缝网络的空间展布对于热储的换热效果和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压裂和注采循环过程中,大量流体的注入导致岩石温度降低,从而使得地层的应力场与岩石性质发生变化。这种
非常规油气藏的开发是我国能源领域战略决策中的重点,而水平井压裂技术是开发这类油藏的核心技术,其压裂后形成的复杂缝网和储层的致密基质构成了非常规储层油气的主要渗流介质。目前,虽然建立了诸多针对这类介质中流动的数值模拟方法,但还存在模型维度低不足以刻画缝网立体分布、计算精度低、对复杂地质条件和渗流模型适应性差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建立高效高精度且具有广泛渗流模型适应性的三维缝网流动数值模型对于非常规油气
液氮射流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破岩手段,在提升深部硬岩地层破岩效率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为揭示液氮射流破岩机理以及探索应用液氮射流进行钻井提速的可行性,采用室内实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液氮冷却下高温岩石的物性劣化规律、射流流场与传热特征、液氮射流破岩特性以及多场耦合下岩石内应力响应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实验测量了液氮冷却下高温岩石的物性变化,揭示了不同岩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