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珊·巴斯奈特在其出版于1980年的《翻译研究》一书中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所涉及到的文化翻译观是其翻译思想的精髓。她认为,翻译绝不是一个纯粹的语言行为,而深深植根于语言所处的文化之中。在翻译中,要将文化作为翻译的基本单位,从而实现文化与文化的交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译者要充分发挥创造性而非拘泥于某一特定的翻译方法,尽力达到原文和译文在文化上的对等。在中国文化日益走向世界的今天,地方文化文本的翻译也为地方文化走出国门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阅读译文,外国读者能够了解到不一样的异国文化,从而对中国有更深刻的见解。因此文化翻译观在指导该类型文本的翻译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作为指导,以《文昌里史迹》作为源文本展开汉译英的翻译实践。本报告详细阐述了译前、译中、译后等具体翻译过程,并且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在文化翻译观的指导下,如何进行翻译策略的选择及应用,从而解决实际面临的文化传递与接受等问题。本报告主要从古代官名、特色地名、地方风俗文化词及诗歌翻译中汲取文化翻译经验,为今后的翻译提供借鉴。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将文化作为翻译的基本单位能够最大程度传达文本的文化内涵。二、文化翻译观赋予了译者极大的翻译自由。面对不同类型的文化要素,可灵活选择翻译方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文化文本的可接受性。三、文化翻译观指导下的文化文本翻译策略主要有:归化、音译加注、直译、直译加注,发挥译者创造性等。四、在翻译文化文本之前,准备工作要充分,确保文化内涵的准确性,以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