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间活动中校园足球啦啦操创编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csn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由教育部倡导推行的“一校一品”、“一球一操”背景下,校园啦啦操和校园足球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而江苏省江阴市“一校一球一操”模式的建立,以及郑州市金水区“一校一品”模式的成功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校园啦啦操与校园足球的校园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尤其是学校体育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使得中小学传统课间操的内容得以完善。为了积极推动国家“足球进校园”这一举措和全国啦啦操推广中心在教育系统开展的“阳光啦啦操进校园”系列活动,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下,突破传统中国校园啦啦操和校园足球发展方式的狭隘视域,校园足球啦啦操大课间活动创编应孕而生,形成了内容与形式多样化创新化的足球啦啦操大课间活动。本研究旨在丰富创新大课间活动的锻炼内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积极推动贯彻落实“足球进校园”,促进校园足球文化的氛围。本研究以校园足球啦啦操大课间活动动作创编为研究对象,以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为调查、应用实践对象。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分析法、个案研究法、问卷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校园足球啦啦操大课间活动动作创编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一、校园足球啦啦操大课间的创编背景是在“一校一球一操”的政策导向下和“足球进校园”的号召下孕育而生,根据校园足球大课间活动开展的现状,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的号召,从项目特质上形成了“球”与“操”相结合,以足球技术为动作元素,以啦啦操为表现形式的足球啦啦操通过政策导向和社会助推下在校园文化的融合发展中孕育而生。二、校园足球啦啦操大课间活动的创编设计主要是从创编理念、创编原则、创编要素、创编方法这四个方面进行设计的,成套动作编排设计科学合理,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与身心特点。创编效果较好,得到了学校领导及师生的认可,为今后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创新研究提供参考。三、校园足球啦啦操大课间活动创编实践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成套动作的编排更加科学,适应了中学生的成长需求。在动作选择过程中,则是以足球运动的技术动作为基础,将动作提炼、动作演变、动作组合相结合,按照足球场上每个角色的站位顺序来编排节数,且强度是由低到高再到低。练习的时间建议为5分钟左右,在确定音乐的过程中,首先按照练习对象的基本特征,音乐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锻炼的主观能动性。四、校园足球啦啦操大课间活动应用分析是以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为个案分析进行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学生们基本上对校园足球啦啦操成套动作技术能够熟练完成,对动作的理解能够有清晰的认识,通过学习和练习掌握成套,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学生对校园足球文化有了新的理解与认知,对校园足球文化的氛围有积极促进的作用。
其他文献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重要讲话精神,奋力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加快建设“幸福西宁”,西宁市认真总结交流学习贯彻的做法和经验,对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
报纸
我国多年的房地产市场发展经验证明。“商品房+保障房”的双轨制是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最近一轮房地产新政的出台。国内房地产市场双轨制的特征将更加明显。现行调
<正>考纲须知: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说明"对此考点的要求是"理解常见实词在句子中的含义"。"常见实词",即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在文中",即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常考题
立足电视人物纪录片所特有的真实性原则 ,论析了电视人在采访和拍摄过程中对现实生活的主观介入。分别阐述了电视人主观介入是创作激情及人文关怀之体现 ;电视人主观介入不同
<正>1.学情分析.在九年级课程结束以后,大部分学生己经熟悉了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及其性质.但对这些知识的认知还比较零散、缺乏关联,未达到融会贯通,没有将它们与之前学过的
随着高职院校对外经济交往的多元化,内部审计部门所面临的审计对象越来越复杂,审计风险也有扩大的趋势。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的审计对象和日益增加的审计风险,是内部审计部门面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在我国信息化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石和关键部分,中小企业信息化是我国信息化战略的关注焦点,因此,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是信息
<正>1.问题的提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1]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堂内容、课程学习方式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而课堂教学是积极实施
东亚奇迹及其问题与启示李长久东亚金融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和影响之广泛,举世瞩目。这次金融危机暴露了东亚经济长期高速增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东亚国家和
<正>受台北市立国乐团委约,旅美中国作曲家梁雷创作了一首钢琴和大编制民族管弦乐队的作品《记忆的弦动》。这首作品由旅德台湾钢琴家陈必先应台北市立国乐团邀请,于2011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