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区域产业转移模式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ftao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千年以来,我国西部广大欠发达区域抱着向日本和东南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看齐的美好愿望,按照“东亚模式”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走“跨越式”发展道路。然而经过多年来的努力,人们猛然发现“东亚模式”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许多欠发达区域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跌入了“只见项目不见产业”的“企业转移”陷阱。是产业转移理论存在问题还是实际执行中出现了偏差?论文对新形势下的产业转移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欠发达区域承接产业转移提出具建设意义的政策建议。   在分工演进的视角下,产业转移可以被理解为区域分工动态转换带来的要素流动与重构;产业转移模式的演进方式不是完全代替的,而是多元化与多层次化的。当前,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正在快速形成并不断加强,区域产业转移模式也因此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以“网络模式”为主、“梯度模式”和“雁行模式”为辅的三位一体转移模式已经形成。从基本特征看,三种模式的区别体现在转移客体的细化、转移路径的多样化与实现方式的复杂化等方面;而在落后区域“跨越式发展战略”的视角下,雁行模式与梯度模式在“优势产业培植的难易程度”与“产业的控制权”方面表现良好,而网络模式则在“与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契合程度”与“承接产业转移门槛”方面更具优势。经过讨论“三位一体”产业转移模式的可能性、存在性与内部差异性,文章认为,“网络模式”、“梯度模式”与“雁行模式”这三种模式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是因各具特点而能与不同特性的产业和不同经济条件的区域相适应;于是,我们在经济实践中应该根据具体产业属性以及区域经济条件来选择产业转移模式,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论文对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模式进行了实证考察,认为广西遵循了“先易后难”的原则,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产业承接能力不强和产业链整合不力这两方面原因而难以培植出更多的优势产业。对此,论文认为政府应该更加重视招商引资的前期工作(培育产业承接能力)与后期工作(要素整合),而不是招商引资活动本身。具体措施包括如加强基础设施特别是路桥设施建设以增强产业转移的“硬”承接能力、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建设以提升产业转移的“软”承接能力,建设主体工业园区以促进企业在园区间的流动与聚集、倡导行业协会制度建设以加强行业自治等等。
其他文献
本文以决策理论的最新进展-模型不确定性理论为基础,通过把不确定性因素纳入到投资组合选择与资产定价模型的构建之中,从而推导出了模型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投资组合选择与资产定
学位
在过去二十年中,伴随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出现了城镇劳动力提前退休的现象,由此引发的问题是不断扩大的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和劳动力市场秩序的混乱。中国的提前退休现象
居民收入差距是衡量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合理的重要指标,收入分配作为社会的“调节器”,收入差距过大,直接影响着民生稳定、社会和谐和小康社会的进程,甚至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
本文分为以下章节:  第一章“导论”是本论文的导论部分。本章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背景部分反映了学者对这一课题研究的观点,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