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2011年8月1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升破6.4,以6.3991再创汇改以来新高。金融危机以来美元贬值,日元升值,国际汇市动荡起伏,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人民币的汇率走势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前所未有的关注,关于我国外汇市场的理论研究也成为了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近些年来,学者、基金经理和个人投资者非常关注股票价格表现出的持续上涨或持续下跌的种种特性,并进而将这种性质定义为股票价格的动量效应,而基于这种性质所进行的投资策略叫做动量策略。对采用动量策略是否能使投资者获得超额收益始终是学者们反复论证的一个焦点。Le Baron (1992)通过对德国马克、日元、英镑三种货币在1974年1月—1991年2月间的周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证明上述市场存在着显著的动量收益,另有学者的研究证明了拉美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市场同样存在着显著的动量收益,由于我国外汇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对于我国外汇市场的动量效应的研究很少,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就是想借鉴国外的研究方法来检验我国外汇市场是否存在着动量效应。本文的主要内容有:第一章是文章的引言部分,介绍研究的背景、问题的提出及本文创新之处。第二章是相关文献,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动量效应的研究方法和最新成果后,以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理论框架来对我国外汇市场的动量效应进行研究。第三章介绍了动量效应交易规则的构建,本文拟通过两种方法对我国外汇市场是否存在动量效应进行检验,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本章分别介绍了JT策略的构建,MA交易策略的构建。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给出了本文的实证结果及简单的分析。第五章是本文的主要结论及解释。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两种研究方法下(JT策略,MA交易策略)均证明了我国外汇市场存在着显著的动量收益,MA交易策略下全样本区间(2002.4.2-2011.7.6)13600种策略的平均动量收益达到了0.19%,这说明我国外汇市场并非有效市场,通过一定的交易策略可以获取超额收益,并且我国外汇市场的动量收益表现出如下特征:动量收益随着持有期的增加而减小。而通过对样本区间分段检验发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我国外汇市场的动量收益情况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汇改之后我国外汇市场的动量效应在减弱,平均动量收益由改革之前的0.20%下降到了0.08%,对于这种现象,本文认为这与我国外汇市场的制度变化完全相符。JT策略下得出的平均动量收益小于MA交易策略下得出的动量收益,全样本数据的平均动量收益为0.12%,小于MA交易策略下0.19%的平均动量收益,但JT策略下动量收益最大值的分布却表现出了明显的规律性,即持有期小于形成期1个交易日的情况即可获取最大的动量收益,例如形成期为2个交易日时,持有期为1个交易日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最大的动量收益,当形成期为3个交易日时,持有期为2个交易日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最大的动量收益,当形成期为20个交易日时,持有期为19个交易日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最大的动量收益,这与MA交易规则下的动量收益的最大值的分布规律有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