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合理竞争、共同展业的银行业发展格局,诸多商业银行已经成为独立经营、自主核算、自担风险的经营法人,在中央银行的统一监管下开展经营行为。然而,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经济状况发展的特殊性使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在一定范围内广泛存在,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表外业务风险等在内的不同风险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与发展,阻碍了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然而与之相对的是,我国各商业银行评估风险的手段大相径庭,所持标准繁简不一,这就为我国银行业经营风险的合理检测与控制带来了难题。在此背景下,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符合各商业银行经营实际的风险评估体系,对于加强我国银行业风险监管力度、应对入世挑战意义重大,而本文的研究目的正在于此。 在进行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本文充分借鉴了国外先进的研究工具和分析方法,以VaR(value at risk)方法作为相关模型构建的数理基础,采用了回归分析、历史模拟等系列研究工具,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情况进行了跟踪模拟与综合测评,并结合我国具体现实对所用方法进行了升级与改造,提出了一些具有较强使用价值的指标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论延伸,做到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着重突出了现实意义。 本文在国内已有的相关课题的基础上做出了一系列创新:通过对远期贷款的当期估值以及对信用风险转移矩阵的构建,实现了信用风险VaR值的测算;通过对流动性风险缺口与利率风险缺口的构建实现了对两种风险的定量评估以及风险评级;通过对远期外汇协议以及利率互换风险的评测,使表外业务的风险评估成为可能;用VaR方法测量了债券投资的风险,使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的风险程度得到了控制。与此同时,本文在模型构建过程中提出了一些商业银行可控的中间变量(流动性边际缺口、利率缺口、到期缺口等),为我国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提供了参照,明晰了风险的监控工作。 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各类风险类型进行分析,构建了除人为操作风险之外其它各种风险的评估模型,除对信用风险、投资风险进行估值操作外,还规定了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的警戒区间,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日常监管、正常运营、业绩评估均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