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侦查措施规制问题研究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353525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侦查措施是侦查机关用来打击违法犯罪的重器,利用得好可以使犯罪分子无所遁形,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利益;利用得不好却也会严重侵犯公民基本权利,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2012年,对于技术侦查措施来说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年,这一年里,“技术侦查措施”正式被纳入《刑事诉讼法》,这是它首次以立法的形式步入公众视野,成为了为公众所知晓的具有明确法律依据的侦查手段,这一改变与当前社会新型科技型犯罪越来越多的趋势相适应,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尽管如此,但技术侦查措施相比众多侦查手段来说极为特殊,它的出现确实让侦查机关“如虎添翼”,但是也需要更为健全的法律制度来约束它的适用,由于我国法制建设起步晚,从正式将对其进行法律规制到现在十年不到,对比国外的技术侦查制度,可以明显感受到我国现有立法有所欠缺。本文从技术侦查措施的概念开始着手,在分析完技术侦查措施的基本特征之后,重点对我国相关法律规制的现状加以研究,然后从技术侦查措施的审批程序、可适用的案件及对象范围、期限、权力监督与权力救济五个方面来探讨我国技术侦查措施规制立法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充分汲取国外技术侦查立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法治现状,针对分析出来的问题给出了较为详细的解决方法,以期健全我国技术侦查措施法律规制,帮助侦查机关打击违法犯罪,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工业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的“谁污染,谁治理”的治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排污方对污染物进行高效治理的需求,因而“谁污染、谁付费、第三方治理”的治理模式应时而生。在国家的大力推进下,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治理机构参与到污染物的治理中来,然而第三方治理模式在多方看好的情形下却面临推而不广的困境。究其根本是排污方与第三方的法律责任不明确、分担不均衡的问题,原因在于有关第三方治理的立法不够完
学位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基于实践导向,构建青年教师培养体系,组建教师成长联盟“青年教师成长营”,建设专业成长的五大场域,实践五大项目工程,为青年教师打造专业发展支持环境,引领青年教师实现跨越式成长。
期刊
指向儿童品格生长的学校支持策略项目以学生品格生长为宗旨,从传统节日课程、纪念日课程、主题课程、八礼四仪课程等方面入手,通过培育“爱、志、信、毅”四大品格,构建全面而有个性的校本化学生品格生长课程体系,有效提升儿童的品格。
期刊
<正>青政办函[2019] 173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三季度,省政府在全面总结分析上半年工作的基础上,在全省部署开展了"夏秋季攻势"专项行动。省政府督查室紧紧围绕省政府的安排部署、领导关注的重点工作以及迎国庆保安全的
期刊
本研究针对山西省晋中市一日光温室,提出了一种了基于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的双尺度温室环境控制方案。温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温室中各种作物的生长与温度的变化是相互影响,作物的生长变化较为缓慢,而温室中环境变化较为快速,该系统之间存在明显的时间尺寸差异。针对这种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同时间尺度的温室温度分层控制系统,实现对作物最适生长温度的跟踪并根据该值
学位
江苏省盐城市敬贤路实验小学运用智慧校园建设成果,打造体验式教学新样式、智慧化管理新风景、无边界校园新智慧,赋能课堂、食堂、学堂,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服务学校管理、教师发展、学生培养、课程架构、教学评价等的水平和能力,形成独具特色的敬贤样态。
期刊
20世纪初期,面对外辱内患,无数先贤以复兴中华为己任。文化复兴是继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失败之后国人自强的文化思考,体现为复古、西化、调和三种路径,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尝试。加深这一研究,正本溯源,既是深化新文化研究的题中之义,也是对当下文化建设的重要借鉴与启示。论文以辜鸿铭、胡适、梅光迪、陈序经、梁漱溟等先贤的文化复兴思考为中心,分析考量其文化建设的路径与多种可能,并思考对当下的启示
期刊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围绕学校师资建设构想,从环境美化、制度建设、美阅研发、主题淬炼四个维度思考“美范教师”团队建设路径,倡导全体教师争做教书育人的道德模范、敬业典范、匠心垂范和名师风范,真正落实以人为峰的愿景,实现教师队伍向美而行的美好局面。
期刊
<正>2021年的10月28日到11月3日,我有幸和一群来自常州各地不同学校的优秀教师一起参加了在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举行的江苏省中小学英语教师引智培训。认真专业的导师、丰富多元的课程以及西交利物浦大学鲜活的教育样态让我更新了理念、开阔了视野,让我有了三个方面的转变。
期刊
对“教师之美”的形塑,需要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什么是教师之美”以及“如何涵育这样的教师之美”。对于第一个追问,我们需要从“客观视角”转向“主观视角”,即把“教师之美”理解为每位教师的一种自我完善,一种内生的对于崇高性的追求。此时的“美”,本质上就是一种教师“道德自我”的不断建构。对于第二个追问,我们需要走进教师的实践之中,走入教师面临他者存在、接受他者挑战、从他者处体会否定性的教育实践深处。此时的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