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在二十世纪即将结束,二十一世纪的钟声就要敲响的时候,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成为越来越多的农村贫困人口的企望,更为各级党和政府组织所关注。在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反贫困斗争中,反贫困的运作机制不甚完善、不甚稳定,有关方面对反贫困不够重视,工作力度不大,贫困地区和人口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贫困人口的实际脱贫情况还达不到国家扶贫攻坚计划所要求的目标,反贫困工作进展缓慢而不平衡。因此,如何更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农村反贫困斗争,实现贫困地区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加快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步伐和贫困人口的脱贫进程,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重大战略问题。 本文立足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就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反贫困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农村参与型反贫困的战略选择、工作重点和需要采取的措施,以便形成参与型的农村反贫困格局。 论文共分七个部分: 1、导言 阐述了反贫困研究范围,研究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反贫困现状及进展。提出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对可能的创新之处作了说明。 2、中国农村贫困状况及原因分析 主要描述农村反贫困的基本现状、贫困分布和特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贫困原因。基本认识是:八十年代中期开展大规模反贫困斗争以来,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明显增加,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一定改善,但目前每年实际解决贫困的人口还未达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要求的目标数,消灭绝对贫困的任务还很艰巨。我国农村绝对贫困具有四个特点:一是社会经济结构不合理;二是贫困人口有所减少,贫困地 区和发达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反贫困的难度加大,进人最难的攻坚阶段;三是 脱贫后返贫现象存在;四是少数民族贫困问题比较突出,脱贫难度很大。贫困 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差,思想保守、缺乏人才,基础设施落后,投人 不足,无力扩大生产规模,经济实力脆弱、发展缓慢,经济结构不合理。贫困人 口的情况是:家庭人不敷出,居住条件差,人口素质低,就业门路少,家庭底子 P 簿,生产和收人来源单一,农业投人不足,形成恶眺环。 3、中国农村参与型反贫困的战赐选择 农村反贫困既面临机遇又 有挑战,必须扬长避短,明确任务和思路。农村反贫困的任务是,尽快解决绝对 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到本世纪末,贫围户年人均纯收人达到n元以上*卿年 不变价*贫困乡村和贫困人口生存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地区经济有较大增长, 财政状况好转,巩固反贫困成果。参与型反贫困的思路和指导思想是:坚持中 国特色的杜会主义方向,坚定走共同富裕之路,建成全方位参与的参与型反贫 困格局;坚持责任扶贫和道义扶贫并举、开发性扶贫和救济性扶贫并举、扶持贫 困地区和扶持贫困人口并举的三并举原则;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减少贫困人口 的关系、反贫困的效率与公平关系、变革传统农业与区域性开发式扶贫的关系; 加大扶贫投资力度,开发贫困地区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靠科技提高农村 参与型反贫困效益,实胭济社会发展和消除贫困的双重目标。 4、中国农村参与型反贫囤预回和耍羹分析 对摆脱贫困的人口 数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用正态分布的累积函数和概率计算方法,预测每年解 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的可能性,说明若按目前进展情况,本世纪末难以全部消除I 绝对贫困问题,参与型反贫困难度大、任务重。选择反映农业生产的耕作水平, 基础设施发育程度和劳动力文化程度等因素,应用贫困指数与影响因素进行多 元回归,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说明农业劳动力、劳动生产率、交通情况、土地改良 情况、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人口和财政收人等因素对贫困发生率的影响趋势和程 度。 5、中国农村参与型反贫困治理结构和操作模式 我们把参与型 一2 一 L4 反贫困治理结构定义为:为了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消除贫困的双重目标,反贫 困主体运用权力和手段对目标群体及社会资源实行支配、协调、控制、管辖;同 时组织贫困人口高度参与,并有效提高他们获取资源和平等分享经济增长利益 的能力,用法制原则规范政府、各种社会组织及贫困人口自身的权、责、利关系。 从而形成的目标和战略、组织机构、管理体系、政策和制度规范及行为模式的有。机整体。农村参与型反贫困的组织网络系统是独特的,动员了整个党政机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