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数字虚拟肝脏在肝癌热消融中的应用研究目的随着技术发展,基于先进影像学数据的数字虚拟肝脏(Digital virtual liver, DVL)逐步应用于肝脏外科领域,从而提供了具有患者个性化的解剖资料的虚拟分析平台,本研究探讨了基于320排螺旋CT影像数据的DVL技术在肝肿瘤热消融治疗(Thermalablation therapy, TAT)中的应用。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了16名于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TAT的肝癌患者,患者术前行上腹部320排螺旋CT增强扫描,影像学数据输入VGStudioMAX图形处理软件平台建立术前DVL模型,在此虚拟模型中制定详细的术前消融程序规划并指导TAT的操作。术后再行CT扫描建立术后DVL模型,同一平台上术前、术后两模型融合对比,评价肿瘤消融治疗疗效。研究结果1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1±13.11岁,其中单发性肿瘤11例,多发性肿瘤5例,共21枚肿瘤病灶,肿瘤病灶平均直径20.57±10.71mm。16例患者术前及术后增强CT扫描后,均应用VGStudioMAX软件在计算机平台上行DVL模型重建,共32次重建,全部获得成功。DVL模型完全依据患者个体化的影像数据建立,能够立体真实的现实患者个体的肝脏解剖信息性。应用DVL模型行消融程序规划,21枚肿瘤灶模型均成功建立,20枚肿肿瘤经虚拟规划可在避免损伤瘤周脉管或肝外器官的条件下,获得超过肿瘤边界0.5cm安全消融范围。1枚肿瘤因靠近肝门部位于门静脉左右分叉处,通过模拟在治疗中需结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在穿刺平面与穿刺路径的模拟规划中,在虚拟肝脏平台21枚病灶均获得了理想的穿刺平面及穿刺路径,对于直径大于3.0cm的4枚肿瘤给予双平面的穿刺平面与穿刺路径模拟规划。在实际TAT手术操作中,除1枚靠近膈顶部的肿瘤因受肺脏气体遮盖,无法依照术前规划实施手术外,其余20枚病均依照术前虚拟规划的穿刺平面、穿刺路径实施了消融手术治疗。术后应用DVL模型进行疗效评价,需使术前术后虚拟模型达到解剖位置的吻合,16例患者中15例患者获得了解剖吻合,在计算机平台呈现肿瘤灶体模型与消融灶体模型,立体观察消融灶对肿瘤灶的包围覆盖情况,15患者的消融灶模型全部对肿瘤病灶得到了完全覆盖。研究结论320排CT扫描能够获得患者个体精细的影像学数据,利用其建立起来的DVL能够个性化的反应患者肝脏的解剖结构。利用此模型能够使医师客观准确的获取肿瘤病灶的形状、位置、毗邻关系等解剖学信息,并且可进一步应用其模拟消融范围、消融穿刺层面、穿刺点,穿刺路径等,从而制定详细并行之有效的消融术前程序规划,用以指导肝肿瘤的TAT操作。通过消融术后DVL模型的建立,能够立体直观的了解到消融范围对肿瘤病灶包围覆盖,从而在消融治疗的疗效进行快速及时准确的疗效评价,指导临床决策。第二部分复发性肝内胆管癌的手术与消融治疗研究目的再次肝切除术(Repeated hepatic resection, RHR)和TAT在临床中已逐步应用于术后复发性肝内胆管癌(Recurrent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RICC)的治疗,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比较这两种治疗方式应用于RICC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解决TAT用于治疗RICC的适应症问题。研究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有1372名肝内胆管癌患者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接受了手术切除治疗,其中有712名患者因肿瘤复发再次入院治疗,为根除肝内复发肿瘤病灶RHR与TAT被分别应用于符合适应证的患者,本研究对这些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在RHR组与TAT组中分别为46.9%(15/32)和5.2%(4/77),两组间在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在两组中分别为9.07月(RHR组)和6.80月(TAT组)。其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的PFS率在RHR组分别为68.8%,37.2%和14.9%,在TAT组分别为56.9%,33.4%和19.7%。两组间PFS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692);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在RHR组与TAT组分别为20.3和21.3月,患者术后1年、2年和3年的OS率在RHR组中分别为83.8%,38.0%和17.1%;在TAT组中则分别为69.8%,37.3%和20.5%,其差异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996))。在肿瘤直径>3.0cm的亚组分析中,RHR组中位OS为18.83月,显著高于TAT租的12.26月,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但在肿瘤直径≤3.0cm的亚组分析中,RHR组和TAT组中位OS分别为22.83月和22.24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2)。进一步行风险因素分析中,结果提示,肿瘤数量和初次肝切除手术后复发间期分别为影响RICC患者行RHR或TAT后总生存期的独立因素。研究结论在RICC的治疗上,TAT可达到和再次手术切除治疗相类似的疗效,都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生存。但是相对于手术治疗TAT有着创伤小、操作便捷的特点,并且其可用于多发性RICC的治疗。在RICC治疗方式的选择中应重视肿瘤大小这一因素,当肿瘤大于3cm时,RHR相对于TAT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总之TAT可为不能接受再次手术治疗的复发性胆管癌患者提供一个新的有效的治疗选择,给这类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提供了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