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野作造的国际政治思想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etianqing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近代以来存在着追求军事霸权和重视通商贸易两种对立的国际政治理念。这两种理念在19世纪中期和20世纪20年代曾有过两次交锋。吉野作造在第二次交锋中提出的国际民主主义思想,成为其后日本协调外交的先声。本文对吉野的国际政治思想做了系统性的实证考察,以求揭示其思想内涵及其特点的历史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就其在日本近代思想史上的定位提出了不同于过去研究的观点。 本文包括序章、主体部分六章和终章。主要内容如下: 序章阐述了笔者对吉野作造的历史定位、学界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分析了吉野作造的国际政治思想形成的前提。吉野由于对基督教的信仰而确立了对人性的乐观态度,这不但成为其民本主义论的根基,而且是影响和制约其国际政治思想的深层因素。“历史主义”在为他的基督教信仰提供哲学依据的同时,使他确信民主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也使他形成了历史发展过程连续性和渐进性不可违背的观念。其政治主张的稳健风格因此得以形成。 第二章阐述了吉野作造的国际政治思想的基本框架。“国际民主主义”是笔者提出的用以概括吉野国际政治思想特征的概念,它决定了吉野观察国际问题时遵循的原则。与此同时,国家利益观则决定了吉野评价各种国际问题时的基本立足点。 第三章对吉野作造的日俄关系论进行了考察。他从维护日本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出发,在“自由”反对“专制”的意义上支持日俄战争,从与欧美等国“对等”的角度肯定日俄协约,依据经济和平“扩张”的思想反对日本为谋求远东霸权而出兵西伯利亚。这都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其国际民主主义。 第四章考察了吉野作造的日美关系论。他的国际民主主义思想表现在日美关系上,则是批判日本狭隘的国家主义,承认“国际道义”对国家利益的优越性,并主张融入国际协调体制、接受国际机构的制约。 第五章在分析吉野作造的“日中提携论”的基础上,以他对“二十一条”的立场和对中国革命的认识为主线阐述了他的日中关系论。吉野的日中提携论强调提携中的民族对等和相互尊重原则,把民主主义作为中日两国人民共同的理念,从而突破了以往“亚细亚连带论”中以日本国家利益为最高价值的狭隘性和局限性。他的国际民主主义适用于中国的前提,是中国具有能够负起国际责任的统一的中央政府。由于他对中国革命势力的认同以及北伐成功以后对国民政府行政能力的认可,他的国际民主主义最终在日中关系上得到了贯彻。 第六章分析了吉野作造在日朝关系上的立场和态度。自从1916年中国东北和朝鲜之行以后,吉野开始批判日本政府在朝鲜实行的民族歧视和同化政策。他认为朝鲜人民是与日本对等的民族,主张尊重朝鲜人民的民族独立性,并对朝鲜人民的独立运动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和理解。这些从某种意义上都可以看作是吉野的国际民主主义在日朝关系上的表现。 终章在上述实证考察的基础上,对吉野作造的国际政治思想进行了总体分析,并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评价。吉野以国际民主主义为核心的国际政治思想,由于在深层上受到其基督教信仰的支撑而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然而,在他对国际问题的具体看法中,却又体现出极富现实性的一面。由于这种现实性,他的国际民主主义不可避免地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甚至有可能被利用为日本侵略政策的借口。但总体说来,吉野的国际政治思想突破了日本明治初年以来奉行的狭隘的国家主义的局限性。他主张接受“自由”“平等”等价值对日本国家行为的制约,倡导日本走重视通商贸易的经济和平扩张路线。吉野的思想向明治以来追求军事霸权的国际政治理念提出了挑战,因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其他文献
缺血性脑中风是目前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疾病的发生主要与短暂性或永久性缺血缺氧引起的胞外谷氨酸过度释放,进而产生兴奋性毒性有关。目前研究表明包括脑缺血,
研究基于生态人文理念的对环境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利用广东省2018年全年空气质量指数,通过趋势分析方法、SURFER软件以及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基于生态人文理念的广东省环境污
1问题提出"数学运算"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主要包括理解数学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思路、选择运
军民融合发展已经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战略,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发展是实现军民融合战略的必然之路,地方政府的集群政策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环境和资源是工业发展
药品质量与医疗质量直接相关,为加强药品管理,提高药剂科的管理效率,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我院结合具体情况,利用网络信息[1],真正实现了医院管理现代化和自动化;实现多形式的
设AB→和AC→为两个已知且不共线的平面向量,则由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知,对于该平面内的任意一个向量AD→,存在唯一的实数x,y,使得AD→=xAB→+yAC→,若D满足一定的条件,则我们
目的证实止咳露的止咳、祛痰作用. 方法采用二氧化硫刺激法和气管段酚红法进行试验.结果止咳 露使咳嗽潜伏期延长,使气管酚红排泌量明显增加.结论止咳露具有明显的止咳、祛痰
基于网络下的地理探究性学习在适应现代信息社会,提高学生的地理自学能力上有其它学习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从“大气环境保护”一节课堂教学设计出发来探讨地理网络探究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