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究产褥期女性出现体重滞留现象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膳食摄入对产褥期体重及体质指数变化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减少女性产后体重滞留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方法 研究选取在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行产褥期康复的女性为例,采用回顾性队列分析法,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信息、产褥期哺乳方式,运动频次,睡眠总时长,以及孕前体重、产前体重、产后42天内不同时间点的体重等体格检查信息并计算体质指数(BMI);采用二十四小时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产褥期女性出现体重滞留现象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膳食摄入对产褥期体重及体质指数变化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减少女性产后体重滞留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方法 研究选取在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行产褥期康复的女性为例,采用回顾性队列分析法,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信息、产褥期哺乳方式,运动频次,睡眠总时长,以及孕前体重、产前体重、产后42天内不同时间点的体重等体格检查信息并计算体质指数(BMI);采用二十四小时膳食回顾法,定期收集研究对象的膳食摄入情况。通过单因素方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包括χ2检验以及多元线性回归等相关统计学方法,针对女性产后42天内体重滞留的有关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分析。结果 (1)此次纳入研究女性总计591例,研究对象产后7天、14天、21天、28天、42天平均体重滞留量分别为8.88±4.31 kg,6.43±4.36 kg,5.34±4.73 kg,4.76±4.78 kg和4.01±4.33 kg;平均BMI滞留量分别为3.29±1.82 kg/m2,2.38±1.82kg/m2,1.98±1.81 kg/m2,1.76±1.83 kg/m2,1.48±1.62 kg/m2;产后7天、14天、21天、28天、42天恢复到孕前体重率分别为3.72%,10.83%,17.09%,31.64%以及37.73%;超重及肥胖率分别为29.6%,28.9%,27.2%,22.1%,18.2%。(2)而通过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相关分析得出,产妇孕前BMI值(OR=1.383,95%CI:1.091~1.753,P<0.05)、孕期增重量(OR=1.740,95%CI:1.122~2.699,P<0.05)、运动频次(OR=0.630,95%CI:0.466~0.855,P<0.05)、喂养方式(OR=1.692,95%CI:1.281~2.235,P<0.001)、睡眠时长(OR=0.531,95%CI:0.523~0.710,P<0.05)、宏量营养素脂肪供能比超推荐值(OR=1.527,95%CI:1.129~2.964,P<0.05)、宏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超推荐值(OR=1.409,95%CI:1.107~1.793,P<0.05)均为女性产褥期体重滞留的相关影响因素。(3)与对照组产妇相比,予以膳食干预的产妇在每个指定的随访时间节点上相对于基线体重而言,测评其体重滞留状况、BMI、腰围、臀围、腰臀比,结果其减少值均明显增大。结论 本次研究中产褥期女性体重滞留量及BMI滞留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超重及肥胖现象比较普遍,仍有三分之二的女性于产后42天时无法恢复孕前体重;而女性产后出现体重滞留状况与其孕前BMI值,孕期增重量,运动频次,产后喂养方式,脂肪及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超推荐值等多种因素息息相关,控制整个孕期体重在适宜范围内,加强母乳喂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及适宜的产后运动均可减少产后体重滞留;根据女性围产期情况,对产褥期女性若能及时进行积极有效的膳食干预措施,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和体重的自我管理计划,从而降低产后体重滞留量,指导产后妈妈科学饮食,更快恢复适宜体重。
其他文献
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课程思政便成了当下高等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重点。文章以C4D三维视觉设计课程为例,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思政建设角度进行了探索,并在发掘思政点与融合思政点的方法上进行了论述。
HFC-134a化学性质稳定、易脱附、低浓度易检测且环境友好,常被用于集体防护核心装备“过滤吸收器”机械漏毒非破坏性检测的示踪气体。该物质在化学防护材料上的吸附行为,特别是与水蒸气(H2O)在化学防护炭材料上的竞争吸附过程,是建立过滤吸收器机械漏毒非破坏性检测方法的理论基础。本文在化学防护炭材料理化特性系统表征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模型分析以及过程模拟计算,从吸附平衡和吸附动力学两个方面,较为深
指标在衡量与测度综合发展和某一领域发展起到重要指向作用。一直以来,各行各业为了科学管理、有效监测自身情况,在社会经济、教育、科技、农业、军队建设发展等领域产生多种指标体系。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用数据管理、数据决策的呼声越来越高,各行各业掀起了指标体系研究热潮,但从开始构建指标、选择指标到最终形成指标体系,需要耗费专家大量时间才能完成。目前,很多部门经过长期研究积累了大量面向特定任务的指标,各领域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由血管性病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包括颅内出血、脑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并会造成较重的经济负担。《全球疾病负担报告2016》显示脑卒中是全球第二位死因,而在2008年脑卒中就已经是中国居民死亡的首位因素。近年来因为人口老龄化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暴露等,中国脑卒中患病率持续上升,脑卒中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医疗信
防毒衣的高隔绝特性,导致人员穿着防毒衣作业时出现体温升高、心率加快等热应激反应,严重时还会发生脱水、昏厥,甚至导致热伤亡等后果。为保证人员作业安全性和舒适性,需要调节防毒衣内部热湿环境,以缓解人员穿着防毒衣条件下的热应激反应。无源微气候调节系统能够吸收人体产热,以无需电源、性能可靠、结构简单的优势,是用于穿着防毒衣高隔绝环境的较好选择。目前针对防毒衣高湿阻、高隔绝的特殊使用环境下无源微气候调节系统
目的:支架蛋白RACK1是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RACK1通过调控自噬维持外周T细胞数量,然而RACK1在B细胞中的作用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建立RACK1在B细胞条件性敲除小鼠模型,探讨RACK1在B细胞发育、分化和功能中的调控作用,并对分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1.建立RACK1在B细胞中条件性敲除小鼠模型(经典敲除模型),基因型为Rack1F/F;CD19-Cre,简写为K
【目的】研究电离辐射对心肌细胞死亡方式的影响及对线粒体的损伤作用,探讨坏死性凋亡是否参与了电离辐射引起的心肌细胞死亡及其与线粒体功能紊乱、氧化应激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60Coγ射线单次照射H9C2大鼠心肌细胞,根据照射剂量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和不同照射剂量组(5、10、20Gy组)。使用显微镜观察照射后各组心肌细胞形态变化;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照射后各组心肌细胞活性;利用
目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是一种高海拔地区常见的慢性疾患,长久以来一直影响着高原地区人群的健康。学界也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至今仍未有明确论述来阐明其发病机制。随着近年来对肠道微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发现肠道菌群与人体的健康和疾病息息相关。本研究旨在探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病程中肠道微生物所发挥的作用,为阐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一定
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系统正呈现规模化、网络化和集群化的发展趋势。相比单个机器人,多个智能体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有效地提升任务执行的效率,显著增强系统在对抗场景中的生存能力和在复杂环境中的适应能力。本文围绕在复杂干扰场景中多智能体协同策略的生成与高效训练问题展开研究,基于强化学习,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化理论的多域协同建模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多智能体系统进行统一建模;其次,提出了
尽管国际上有《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但是仍有一些国家或组织在使用化学毒剂,扰乱国际社会安全和稳定,因而化学毒剂洗消对于维护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过氧化物洗消剂具有反应温和、环境友好等优点,但是大部分过氧化物普遍存在稳定性差的问题。传统的水基洗消方法可以实现对化学毒剂的高效洗消,但存在洗消废液多、对化学毒剂隔离压制效果差的问题,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以稳定性好的乙酰基过硼酸盐(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