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教师流动已成为必然。教师流动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合理的教师流动是增强学校组织活力的重要保证,是优化学校师资结构的有效手段,是实现教师个人价值的理想途径。但是,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农村中学教师流动多为单向流动,呈现出盲目、失范的特点,尤其是骨干教师的流失已经凸显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且愈演愈烈。这已经危及了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不可避免地加剧了中国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也无法保障教育公平的实现,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学生不能享受优质的教师资源,对本不公平的城乡和地区教育差距无疑是雪上加霜。这些现象早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至今仍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困惑而颇感棘手的教育难题。因此,笔者试图从多角度的视野来审视贫困地区农村中学教师流动的现状,力求深入剖析这种现状所带来的影响,探索其中的相关因素,挖掘其深层次原因,总结国内外已有的经验,寻求构建教师流动良性机制的对策,为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全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五个部分。在引言中,笔者对研究本课题的意义和学术界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并对本文中所涉及的关键性概念进行了界定,同时,对有关理论进行了阐述。也为开宗明义,提纲挈领起见,对本文的分析框架进行了说明。第一部分:笔者选取了中部地区的一个国家贫困县——江西省余干县作为调查对象,主要对余干县教师的水平流动现状、垂直流动现状以及隐性流失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并与其它贫困地区教师流动现状进行了比较,并对教师流动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概括。第二部分:笔者从经济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多维视角对教师流动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在对余干县教师流动的调查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一、我国社会结构为“城乡二元”,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导致贫困地区农村中学教师待遇偏低,这是引起教师流动的主要原因。二、由于教师的职业期望过高,现实使他们心理产生不平衡,为了消解心理压力他们就选择了流动。三、大多数教师是因为所在学校管理缺位或存在各种问题,进而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为了充分使自己的价值得以实现,他们就义无返顾地跳槽到别的学校了。四、从教观念的转变,教师流动已经不仅在公办学校之间发生,而且现阶段有更多的老师选择了到私立学校任教,从而拓宽了流动渠道,流动就更加频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