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着重对萧红作品表现出来的悲剧意蕴进行探讨。从新时期文学开始,无论国际还是国内的一些学者,都对萧红作品蕴含的悲剧精神进行过分析。萧红作品的文学价值,近年来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肯定。萧红的一生是坎坷多难的,三十一年短暂的生命历程,仅仅十年的文学创作道路。但是萧红留给我们的是韵味无穷的文学作品。萧红没有张爱玲那么厚实的文学素养,也没有冰心那样幸福快乐的童年。她一直用自己的文字表达着伤痛与孤独,哀伤是她最好的伙伴。本文旨在研究萧红不幸的人生的基础上,分析萧红作品的悲剧意蕴。同时,在分析的过程中,采取了西方存在主义的全新视角重新审视萧红作品中的悲剧意蕴。萧红没有完整系统的借鉴过西方的存在主义,但是她作品中却依旧显现了存在主义的因素。面对人类的生存困惑,使萧红无意拉近了与存在主义之间的距离。在结构上,本文从三方面着手进行探讨:首先从存在主义视角来阐释萧红作品所蕴含的悲剧精神。在进行分析之前,要先明确悲剧和悲剧意蕴的概念。然后,在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的理论基础上,以《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为例,进行文本分析。其次,系统整理了萧红作品中的悲剧人物形象,初步构建了一个体系。以农民形象、妇女形象和知识分子形象三类为代表,结合人物的经历,分析人物形象身上所体现的悲剧精神。最后,侧重分析萧红形成悲剧精神的原因,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方面入手。客观原因主要是时代大环境的影响,另外恩师鲁迅先生对萧红批判社会现实方面的启蒙,使萧红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当时社会上的弊端。主观原因主要阐述萧红的童年和爱情这两方面的不幸,导致了萧红阴郁寡欢的性格。萧红十年的写作历程中,她站在千疮百孔的中国大地上,冷静地审视着周围。她执着地用笔批判着非人的世道,不幸和忧郁始终如影随形。但这一切并没有摧毁她的创作热情,在中国现代女性作家中,萧红孤独地低吟着动人心魄生命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