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物理光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j5186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课及结合微课的教学模式对课程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而我国对微课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能推广使用的微课很少。因此,本文对微课在初中物理光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调查与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同时对初中物理教学应用微课的效果进行反馈和反思,希望能为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更好的发挥作用提供一些参考。本文以初中物理光学部分为微课实施内容,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首先对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大部分初中物理教师知道微课,但不清楚微课的内涵和特点,大多数老师不能熟练掌握微课设计、制作及应用的方法,我们还发现初中学生喜爱用微课学习物理,但他们能够学习微课的途径不多,微课的资源数量不足,且没有负责把关微课质量的部门,故而微课质量参差不齐。上述问题都使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受到牵制,同时也使微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实施中要解决上述问题,关键人物是使用微课的物理教师,教师首先要对微课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应充分的研究微课的内涵和特点,掌握微课的应用原则,哪些知识点、哪些课型、哪些学段适合用微课教学,只有适度的使用微课,才能最大限度的增强教学效果;其次就是要学会如何设计并制作精彩的微课,分析学情,有针对性的制作高质量微课,填补现有微课资源的不足,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学。经过教学实践应用后发现:微课教学因其短小精悍,相对灵活,针对性更强,所以更容易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重难点知识更适合以讲授型微课开发,必要时需配习题型微课突破重难点;对于可见度不高的实验开发出实验型微课更具有推广价值;对于课中的学习答疑型微课的开发则很有针对性,能弥补教师与学生的有限交流。同时,由于微课教学能通过互联网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因而能很好的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学习。对于八年级的初中生而言,期待学习物理又怕学不好,感觉既新奇又陌生。对学生而言,将微课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了实验的可见度,实现了学习的个性化,设置了习题课的梯度,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应用微课,可以完善教学方法及手段,对实验和习题课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微课教学效果比较显著,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毕竟大环境如此,全国水平尚处于探索阶段,要想更加深入的推广微课教学,还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
其他文献
根据海洋调查历史资料,对台湾东北海域冷水块的时空分布、结构、特点进行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首次利用卫星跟踪漂流浮标的轨迹,佐证冬季该冷水块的存在.(2)鉴于该冷水的重
转炉钢渣中的磷是影响钢渣在钢铁企业内部循环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显示,如文献中对缓冷钢渣的研究结果一样,工厂稳定化处理后的转炉钢渣中的磷主要以磷酸三钙与硅酸二钙形式的
借鉴能源领域煤气化多联产思想,构想了以高炉和焦炉为中心,多物料入口、多产品出口的全新仿生态循环多联产大化工流程——炼铁多联产系统。该系统对于投入的一次能源和反应产生
摘要:【目的】分析脱皮大环柄菇化学成分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为脱皮大环柄菇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联合运用丙酮提取和真空旋转水蒸气蒸馏法从脱皮大环柄菇新鲜子实体中获得脱皮大环柄菇挥发油和丙酮粗提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脱皮大环柄菇挥发油化学成分,运用试管预试法检测丙酮粗提物的化学成分,通过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GC-MS分析结果表明,脱皮大环柄菇挥发
目的:探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的血清尿酸(UA)水平与彩色超声多普勒测量球后血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从2016年3月到2018年2月期间,在中国医科大
济钢第三炼钢厂利用中薄板连铸机生产低碳低硅钢的初期,主要存在钢水成分控制和可浇性的问题。阐明了为解决此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收到的效果。这些经验对类似企业的生产有
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环境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M市严格按照国家、省对试点地区的工作要求,在环境和信用有关法律法规框架体系内,建设环境信用体系,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现象需要解决和改进,以适应M市“善治”要求。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访谈调查、个案研究,归纳总结等调研方法,以及社会治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在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