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学编码技术在生物样品批量筛选、荧光示踪等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在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多个样本、多个指标的即时检测,而且检测结果具有可靠性、可重复性。此外,荧光磁性双功能材料在生物分析中也展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同时应用于荧光成像与磁共振成像,而且具有较高的成像灵敏度和准确度,使光磁编码在疾病诊断与治疗等范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磁性纳米颗粒Fe3O4和制备的红光与绿光两种CdSe@ZnS量子点为基础,制备了纳米尺度的光磁编码,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采用种晶生长法制备了小粒径绿光与红光CdSe@ZnS量子点:首先利用高温注入的方法制备CdSe种子,然后利用连续离子吸附生长法使ZnS包覆在CdSe上,通过调节其用量实现对粒径的调控,使量子点由青光到绿光、绿光到红光在可见光内的波长可调,最终得到了包覆3层ZnS、波长为524nm、半峰宽为28nm的绿光量子点(G-QDs)和包覆6层ZnS、波长为620nm、半峰宽为30nm的红光量子点(R-QDs),结果表明制备的两种量子点发光性能优良。(2)利用再沉淀包覆法,基于制备的两种CdSe@ZnS量子点与Fe3O4得到了表面有多聚赖氨酸(PLL)修饰的11种光磁编码,实现了量子点由油相到水相的转变,通过磁分离来筛选纳米颗粒的粒径,以优化了编码的结构与准确性。光学性能上,通过荧光光谱与荧光衰减讨论了纳米颗粒内部红绿两种量子点存在的能量传递机制,并且利用光谱的规律性得到更为精确的编码制备方案。通过磁共振成像得到了 T2增强的、弛豫效能r2为145.25 s-1mM-1的磁共振效应。最后选取了4种编码对人类肝癌细胞(HepG2)进行荧光标记,共聚焦成像的结果表明,细胞被单一颜色染色,证明我们成功制备了较高质量的编码,另外也表明我们可以利用编码实现对生物样本的批量分选。本工作利用再沉淀包覆的法构建了同时具有磁性与荧光双功能的纳米材料。其中,通过纳米颗粒磁性性质可以实现对荧光编码的优化,进而利用荧光编码的功能实现了对细胞的标记与分选,解决了生物探针匮乏的问题,所得研究结果对生物医学双模式成像、生物样本分选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