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后放射性颞叶坏死(Radiation induced temporal lobe necrosis,RITLN)与颞叶的剂量-体积关系以及临床特点,研究鼻咽癌放射治疗中颞叶的剂量、其他相关因素与放射性颞叶坏死的关系;探索放射治疗中颞叶耐受剂量的体积指标和相应的耐受剂量,明确放射性颞叶坏死的发生规律,为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颞叶的保护提供确切的限制剂量-体积标准。探索自适应放疗(adaptive radiation therapy, ART)在降低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射性颞叶坏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四川省肿瘤医院2004年1月-2009年1月IMRT初治性根治的鼻咽癌病例共695例,通过随访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RITLN。统计入选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T分期、糖尿病、高血压、烟酒史、血脂水平)、治疗情况(化疗、靶向治疗、是否自适应放疗)和颞叶剂量进行分析。颞叶剂量分别统计双侧颞叶D0.1cc(0.1立方厘米接受的最大剂量)、D0.5cc、D1cc、D2cc、D3cc、D5cc、D10cc、D15cc、D20cc、Dmean(平均剂量)、Dmax(最大剂量)。分析颞叶坏死与颞叶剂量的关系,筛选预测颞叶坏死剂量-体积的合适指标以及相应的颞叶限制剂量。分析调强放疗中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情况和放疗剂量、分次剂量、计划次数等因素中RITLN的影响因素。结果:695例入选病例中,共59例以MRI确诊为RITLN,全组总的RITLN发生率为8.49%。发生坏死的颞叶剂量均明显高于未坏死的颞叶剂量(p<0.05)。坏死病灶均位于原计划的高剂量区域。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max、D0.1cc、D0.5cc、D1cc、D2cc、D3cc、D5cc、D10cc、D15cc、D20cc、Dmean中曲线下面积随体积增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D2cc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856)。各个剂量-体积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D2cc是颞叶坏死的独立影响指标。5年内颞叶RITLN的发生率<5%(TD5/5,Tolerance dose)的等效生物剂量为(biological effective dose,BED)D2cc<60.31Gy(95%CI:59.09Gy,61.54Gy),TD50/5为76.85Gy(95%CI:75.74Gy,78.22Gy)。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非ART和ART时颞叶的剂量(D2cc)分别为:T3期患者非ART和ART的颞叶剂量(D2cc)分别为67.1±7.2Gy和62.3±6.6Gy,P=0.000;T4期患者非ART和ART计划的颞叶剂量(D2cc)分别为69.4±7.7Gy和65.5±6.9Gy,P=0.001。局部晚期鼻咽癌非ART的颞叶剂量明显高于ART,P=0.000, T3期非ART和ART的RITLN发生率分别为13.7%和5.8%,P=0.037。T4期程计划和ART的RITLN发生率分别为21.8%和11.7%,P=0.038。局部晚期鼻咽癌ART的RITLN发生率明显低于非ART计划的发生率。非ART与ART的5年局部控制率为:T3期的非ART和ART患者的5年局控率分别为94.5%和94.3%,P=0.933,T4期的5年局控率92.1%和93.2%,P=0.78。在局部晚期鼻咽癌中非ART与ART的局控率无统计差异。对纳入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史、饮史酒、胆固醇、甘油三脂、化疗、靶向治疗、颞叶剂量(D2cc)、是否ART、单次剂量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颞叶剂量(P<0.001)、T分期(P=0.000<0.05)、同步化疗(P=0.002),糖尿病(P=0.027)、单次剂量是否>2Gy(P=0.000)、是否行ART(P=0.036)有统计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颞叶剂量(P<0.001)、T分期(P<0.001)、单次剂量是否≥2Gy(P<0.001)、同步化疗(P=0.009)、是否行ART(P=0.021)是RITLN的独立影响因素,其OR值分别为3.463、4.023、3.963、2.976、0.339。结论:RITLN的发生与颞叶的照射剂量和对应体积关系密切,RITLN主要因颞叶接受较高的放疗剂量;颞叶的D2cc的等效生物剂量<60.31Gy可作为颞叶TD5/5的限制剂量;局部晚期鼻咽癌可通过ART降低颞叶剂量,减少RITLN的发生;另外肿瘤T分期、颞叶的剂量D2cc≥2Gy、同步化疗也是RITLN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