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翻译学理论释意学的创始人达尼卡.塞莱丝柯维奇和玛丽亚娜.勒代雷提出。这个理论指出翻译既不是解释,也不是诠释,而是释意篇章。它认为翻译有三个层次:词义层次、话语层次、篇章层次。词义层次仅仅是简单的词语对等的翻译,话语层次虽不是仅仅对词义的简单翻译,但是也只是对单独的句子的翻译,还没有上升到篇章层次,没有理解全文的篇章意义,便不能做出最完整的翻译。释意理论其中还有一个三角模型,即翻译的三个步骤:理解,脱离原语言语言外壳和重新表达。理解不仅要理解语言知识,还应该理解文章中的明喻和暗喻,脱离语言外壳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原语转化成目的语,这并不是简单的代码转换,而是译者在理解了原文篇章意义的同时,再脱离语言外壳,而要脱离语言外壳进行重新表达就需要加入认知补充,这是除了语言知识以外所需要的能力。其中认知补充又包括认知知识和认知语境,在认知知识中,译者需要具备语音学、句法学、语义学、甚至语用学以及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还需要根据自己的记忆、经验、理论知识、想象以及思考阅读等方式获得的语言外知识,语言外知识指认知与情感,主题知识与百科知识,以及交际环境;而认知语境也是认知补充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唐诗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张文化名片,宣示着我们民族历史的悠久、文明的发达和艺术的精美,并且唐诗也是唐代的所谓“一代之文学”,就是代表那个时代的文学倾向、文学潮流及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足以使炎黄子孙为之骄傲,使全世界人民为之倾慕的一种文化成果,为了让国际上更多人看到我们文化精髓,翻译唐诗变成为了必然。之所以会选择用释意理论来指导唐诗的翻译,是因为翻译本身的任务以及对译者的要求;唐诗翻译具有难度,而释意理论和唐诗翻译又有相契合之处;并且法汉语族语系的区别甚大,需要能够传达篇章意义的释意理论来指导翻译。于是,举例分别说明,与诗意理论的具体某一方面来指导不同类型的唐诗的法译,从而更好的传达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意义。这种巧妙的结合将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并且能让世人更好的体会到唐诗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