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染、组织损伤、创伤时天然免疫系统被激活,诱发级联炎症反应,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其发生的基本过程是:感染性(如细菌、病毒感染等)和非感染性(如创伤、缺氧、失血性休克等)因素导致机体的多种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等)被激活,释放一系列致炎细胞因子(如TNF、IL-1、IL-6等)介导炎症反应,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控制,便可发展为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脓毒症,严重时可导致DIC、多器官功能衰竭乃至死亡。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抑制致炎因子活性的研究,于是,针对TNF、IL-1等致炎因子的拮抗剂广泛用于抗感染的研究,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于炎症晚期所引起的SIRS及脓毒症却无能为力。其原因在于大多数致炎因子在发生炎症反应的6个小时内即已经释放并达高峰(这些致炎因子被称为早期炎症因子),故针对这些早期炎症因子的临床治疗窗口期相当窄,稍一延迟其治疗效果就会大大降低,甚至根本无效。于是,研究者们致力于寻找晚期致炎因子。最近的研究发现,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一种广泛存在的、高度保守的细胞核非组蛋白,主要在核内参与核蛋白复合体组成、基因转录调节等。当其释放至胞外时,可作为晚期致炎因子介导炎症反应,同时HMGB1本身也能刺激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分泌TNF、IL-1、IL-6等致炎细胞因子。大量的报道证实,HMGB1与炎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成为潜在的介导炎症的中心[1-5]。人HMGB1全长含215个氨基酸残基,其中有2个约8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HMG “box”,分别是A box(1-85氨基酸)和B box(88-162氨基酸)。经结构功能分析,HMGB1的致炎活性主要位于B box,而A box 却对HMGB1全长及B box诱导细胞分泌致炎因子有一定的拮抗作用[6]。因此,HMGB1有望成为抗炎治疗时药物设计的新靶点[7, 8]。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进行了人HMGB1 A box及B box cDNA的克隆,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纯化及生物学活性的初步鉴定,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型抗炎治疗候选制剂,以及为深入阐明HMGB1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目的:克隆编码人HMGB1 A box及B box氨基酸的cDNA,将其构建于原核表达载体后,利用大肠杆菌诱导表达,并对表达的目的蛋白进行纯化,最终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