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全球经济出现衰退现象,股市低迷和不断下降的市场利率,使得投资者开始将“保本”设为理财的首要目标,并且开始找寻一种在市场价格有不利变化时能够保证本金安全,即不仅可以获得最低收益,同时在市场良好运行股价上涨时也能享受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收益的产品。微利时代的来临给结构性产品的出现带来了契机。结构性产品(structured product)也可以称为结构票据、合成债券、联动债券等,简单地说就是“债券加期权”。它是固定收益证券的一种延伸创新,发行人根据投资人的不同风险偏好,利用金融工程的技术,以分解组合债券和期权的方式,设计出保本型或非保本型的结构性产品,债券部分是为了确保全部或部分本金得以偿还,期权部分是可以通过期权价值的变化而从中获取一部分收益。所以在股市低迷和利率走低的大环境下,结构性产品的出现吸引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目光。 结构型理财产品从本质上来说是由固定收益证券和金融衍生品组成的投资组合,固定收益证券又可以分为债券、银行存款、共同基金和保险单等;衍生合约包括期权合约、远期合约、掉期合约,其中期权在应用中最多见。结构性产品由于其组成要素的特点,往往结构复杂,种类繁多,可以满足不同收益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的需求,所以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不幸的是,2008年由欧债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内外资本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国内结构性理财产品市场频频爆出“负收益”现象,这使得投资者对结构性产品的热衷度和信心度降低。而且随着银监会不断完善和严厉金融市场的监管要求,使得各商业银行渐渐开始停发一些结构性产品,结构性产品的口碑和发展一度深受影响。究其原因,是因为投资者的理财知识的不足和对理财产品认知的错误,他们可能会片面的看重高收益,但忘记了高收益背后的高风险。而且国内的投资者接触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时间较短,对理财产品背后的设计理念理解不充分和理财产品本身信息不透明都会导致投资者盲目选择结构性产品,有时可能会由于得不到预期收益而对银行理财产品产生偏见。 其实,从结构性产品的特征来看,其结构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款理财产品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理财产品的表现。如何熟练应用金融工程技术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不同的风险收益偏好量身定做,设计出多样化且表现不俗的理财产品时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需要金融行业以及金融从业人员不断创新和改进结构性理财产品。 上述这些原因迫使我们要透彻地、深入地分析金融产品背后创新的过程,尽可能从产品发行者角度来对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设计和定价进行研究和改进,为银行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也为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因此,怎样合理定价结构性产品,怎样有效的平衡发行者和投资者间的利益,怎样在产品设计好后,对冲和管理各种风险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话题。通过本文对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分析与探讨,希望可以为产品设计者从组合基础衍生和风险对冲等方面提供一定参考,还有为个人投资者选择理财产品提供一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