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加强对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体育的首要任务。[1]大学阶段是对其进行体育知识的传授、体育技能的学习、体育习惯的习得以及初步形成终身体育的价值观、终身参与体育、终身享受体育、终身收益于体育的黄金时期。文章以延安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课外身体锻炼的现状调查为研究依据,运用运动生理学、训练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为基础,对搜集的数据加以整理,通过数据所反映出来的客观事实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促动对策,这对大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的形成,为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更好的参加身体锻炼提供可行的建议,为高校体育决策部门开展大学生体育工作提供依据,并为高校体育课程深化改革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参考。更好的使高校大学生们受益于体育锻炼,使得终身体育观念能够深入,身体锻炼行为切实成为年轻一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能够将他们长期坚持参加身体锻炼的状态影响并渗透到社会其他群体中,为更多的人示范健康得生活方式,这都有重要而深刻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在论文的前言部分,介绍了对延安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课外参加身体锻炼的现状分析和促动策略研究的选题依据、研究目的、意义、研究步骤及相关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通过对延安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发放关于课外参加身体锻炼状况的调查问卷,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延大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中,多数对课外身体锻炼持有积极、喜欢的态度,只有极少数学生表现出不喜欢,而且男生课外参加身体锻炼的积极性明显高于女生;对大学生课外参加身体锻炼主要动机调查中得出,大学生能从社会互动的角度对参加身体锻炼的价值与功能有了多维层面上的认识、评价。其中有50.6%的大学生把强身健体定位首要锻炼动机;延安大学非体育专业男女大学生课外参加身体锻炼的项目存在显著差异性且具多样化,动因也出现多元化的趋势;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课外锻炼项目及锻炼时段的选择上,存在不符合科学、合理选择安排的现象,从而对其身心健康造成隐性的负面影响;家庭环境对学生课外身体锻炼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等结论。第三部分是分析延安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课外身体锻炼的促动策略研究。首先对其课外参加身体锻炼进行主要障碍分析,并围绕这些因素进行了策略的研究。提出了:转变学生消极的体育态度和强化学生积极的体育态度是有效的促动对策[2];提倡并引导学生量身定制适宜的锻炼目标、计划、运动处方,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质;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回归本源,注重体育课的改革及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提高与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