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由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以神经病理性改变为基础的顽固性疼痛,其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临床上常用阿片类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但未取得有效的治疗。大量研究已证实miRNAs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近年来对miR-34a的研究逐渐增多,其作用机制不断地被揭示,研究表明miR-34a在非肿瘤疾病,尤其是对于慢性损伤性疾病以及功能退化性疾病的研究前景十分广阔。Andersen发现偏头痛患者的头痛发作期与静息期血清miR-34a含量明显提高,提示其可能参与疼痛机制。然而,miR-34a是否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未见报道。已有研究证实Sirt1是miR-34a的靶作用基因之一,Sirt1在细胞的生存、凋亡、肿瘤的发生发展、代谢性疾病、抗衰老、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疼痛调节等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Sirt1通过脱去乙酰基化和其他特定的底物,参与生命系统中的多种复杂过程。研究发现Sirt1被抑制后可以引起炎症介质NF-κB的表达增高,产生炎症反应,从而引起疼痛。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脊髓Sirt1参与调节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然而大脑皮层miR-34a/Sirt1是否参与疼痛领域,至今仍未见报道。本实验研究miR-34a和Sirt1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大脑皮层表达的变化,以探究其是否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
方法:
(1)将16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8只)和CCI组(8只)。Sham组小鼠只分离右侧大腿坐骨神经,不结扎;CCI组小鼠右侧大腿坐骨神经结扎制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分别于造模前(Day0)、造模后2h(Day1)、造模后3d(Day3)、造模后5d(Day5)各时间点测定左右足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
(2)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CCI1d组(造模后2h),CCI3d组(造模后第3d),CCI5d组(造模后第5d),每组8只小鼠,处死小鼠后取两侧大脑皮层,Real-timePCR检测miR-34a的表达量,WesternBlot检测Sirt1的表达量。
结果:
与Sham组对比,CCI组小鼠右侧足底的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明显下降(P<0.05);CCI组小鼠左侧大脑皮层miR-34a的表达量在造模后第3,5天明显增加(P<0.05);CCI组小鼠左侧大脑皮层Sirt1的表达量在造模后第3,5天明显降低(P<0.05)。CCI组小鼠左侧足底的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没有明显变化,右侧大脑皮层miR-34a和Sirt1的表达量也无明显差异。
结论: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与假手术组小鼠相比,大脑皮层中的miR-34a表达升高,而Sirt1表达降低,提示Sirt1和miR-34a可能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和维持。
方法:
(1)将16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8只)和CCI组(8只)。Sham组小鼠只分离右侧大腿坐骨神经,不结扎;CCI组小鼠右侧大腿坐骨神经结扎制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分别于造模前(Day0)、造模后2h(Day1)、造模后3d(Day3)、造模后5d(Day5)各时间点测定左右足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
(2)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CCI1d组(造模后2h),CCI3d组(造模后第3d),CCI5d组(造模后第5d),每组8只小鼠,处死小鼠后取两侧大脑皮层,Real-timePCR检测miR-34a的表达量,WesternBlot检测Sirt1的表达量。
结果:
与Sham组对比,CCI组小鼠右侧足底的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明显下降(P<0.05);CCI组小鼠左侧大脑皮层miR-34a的表达量在造模后第3,5天明显增加(P<0.05);CCI组小鼠左侧大脑皮层Sirt1的表达量在造模后第3,5天明显降低(P<0.05)。CCI组小鼠左侧足底的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没有明显变化,右侧大脑皮层miR-34a和Sirt1的表达量也无明显差异。
结论: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与假手术组小鼠相比,大脑皮层中的miR-34a表达升高,而Sirt1表达降低,提示Sirt1和miR-34a可能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和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