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结肠直肠癌(CRC)临床统称大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近20年来尤其在大城市,发病率明显上升,且有结肠癌多于直肠癌的趋势。由于在总体治疗效果和预后等方面不尽人意。人们迫切寻求一种新的、综合性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改变这一现象。因此,有需要一种可用于检测、预后、治疗选择和监测的评估生物标志物。MASP-2是补体系统凝集素激活途径的关键酶,活化的MASP-2先后裂解C4和C2最终形成C3转化酶,从而激活补体发挥杀伤靶细胞作用。有报道MASP-2基因多态性及其血清含量的变化与肿瘤、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相关。同时有报道MASP-2在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但也有不同的观点。本研究旨在探讨健康人和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变化和组织中表达的情况,并对MASP-2基因外显子3第105位密码子多态性进行分析,同时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初步探讨MASP-2含量变化及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疗效及预后等的关系。为结、直肠癌的辅助诊断、早期防治、复发与转移的监测、生存率评估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1收集病例:收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2014年3月到2014年10月住院的42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症组)的外周血标本,手术治疗后取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患者全部为首次入院,入院手术前未进行过放疗、化疗和其他抗肿瘤治疗等。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2同时收集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并将42例结、直肠癌患者分别按性别(男/女组)、年龄(<60/≥60组)、肿瘤分期(ⅠⅡ/ⅢⅣ组)、转移(淋巴结转移/未转移组)以及组织学分级(低分化/高-中分化组)和肿瘤部位(直肠癌/结肠癌组)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另外,选取42例癌症组患者的肿瘤和癌旁正常组织的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分析。3标本采集:空腹肘正中静脉血2ml。癌症组于入院当日或次日晨采集,对照组同时采血。4所有外周血标本EDTA抗凝,低速离心,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MASP-2含量(正常值300-600ng/m L),分析MASP-2在结、直肠癌和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表达的差异,并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MASP-2水平与各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5取结、直肠癌患者血细胞,提取DNA,用SSP-PCR法检测结、直肠癌患者MASP-2基因D105G位点突变情况。结果:1 42例癌症组患者血清MASP-2含量为302.21±123.67ng/ml,健康体检者为483.25±200.34ng/ml,癌症组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组织学分类,结肠直肠癌患者中肿瘤低分化人群外周血中MASP-2浓度为410.49±112.95ng/ml,肿瘤高-中分化人群外周血中MASP-2浓度为264.94±141.20ng/ml,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3 SSP-PCR结果显示所有结直肠癌患者MASP-2基因D105G位点等位基因有84个为A(100%),0个为G(0%)。健康对照组MASP-2基因D105G位点等位基因有160个为A(100%),0个为G(0%),结直肠癌患者MASP-2基因D105G位点对应的野生纯合子基因型AA有42例(100%),无野生/突变杂合子AG和突变纯合子GG。健康对照组对应的野生纯合子基因型AA有80例(100%),无野生/突变杂合子AG和突变纯合子GG,结果表明该位点无突变。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结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核,呈棕黄色,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少,偶见细胞核呈浅黄色。在结肠癌表达的阳性率(71.4%)明显高于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35.7%),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1结、直肠癌患者MASP-2水平低于正常对照。2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MASP-2水平,与组织学分级有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癌症类型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说明MASP-2的血清水平与结、直肠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3 MASP-2基因D105G位点突变与结、直肠癌发生无直接关联。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结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核呈棕黄色,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少,偶见细胞核呈浅黄色。MASP-2-在结肠癌表达的阳性率(71.4%)明显高于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35.7%),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总之,MASP-2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发生了明显变化,同时MASP-2在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