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2008年成都市作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先导试验区,土地确权,即对土地产权的确认,就逐渐成为农村改革的重要基石。经济制度对社会政治结构的影响是密切相关的,一项新的土地产权制度,或者说土地利益的再分配必然会对所在地区的社会结构有所冲击。而伴随着近年来“治理”议题成为政治学研究中的热门议题之一,“土地确权”与“乡村治理水平”联系到了一起。土地确权对乡村治理水平的影响有哪些?它的主要作用机制又是怎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8年成都市作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先导试验区,土地确权,即对土地产权的确认,就逐渐成为农村改革的重要基石。经济制度对社会政治结构的影响是密切相关的,一项新的土地产权制度,或者说土地利益的再分配必然会对所在地区的社会结构有所冲击。而伴随着近年来“治理”议题成为政治学研究中的热门议题之一,“土地确权”与“乡村治理水平”联系到了一起。土地确权对乡村治理水平的影响有哪些?它的主要作用机制又是怎么样的?本研究通过对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崇福镇芝村、留良和五丰三个村庄的实证研究,指出土地确权明晰了农民的土地产权,使得农民有更强的意愿去流转土地、转移就业以便获得更多的收入,同时村庄在此过程中以及之后也更有可能出现经济增长,这些结果共同展示了乡村治理场域内的主要行动者趋于合作而非对抗,因此产生了更有效的治理。国内相关学者在理论探讨上大部分是认可土地制度与乡村治理是存在相关性的,但在土地确权的实证研究上,国内外研究者的观点略有差异。本研究详细描述了浙江崇福镇农村地区土地确权的概况,从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使用权两大方面阐述了三个村庄在土地确权过程中的历史变迁和当下实践。并通过对2004-2019年中国农村的统计数据分析,以及对2020年浙江农村的实地调研,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入手,发现土地确权对乡村治理水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得出了三点主要结论。从国家视角来看,土地确权完成率越高,乡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水平就越高;从个体视角来看,土地确权纠纷度越高,村民的满意度就越低;从村庄视角来看,土地确权完成率越高,乡村的制度化程度越高。基于此,本研究为乡村治理提供了三条建议,即提升农村居民收入,增强乡村公共物品供给水平;完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提升村民满意度;加强治理主体间监督,提高乡村制度化程度。由于调研跨度以及其他限制因素,本研究在测量土地确权和乡村治理水平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村庄层面缺乏不同时间序列上的对比分析是事实,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降低了结论的解释力。因而对本研究而言,对同一地区的追踪调查即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是有必要的。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日本持续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不断通过公共外交手段加强对东盟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以求在多元领域增加双边互信,树立日本可信赖国家的外交文化和品牌形象,意图联络东盟各国结为区域政治安全联盟。在此背景下,日本以公共外交为主要模式,对东盟成员国家实施多元公共外交战略,使得日本对东盟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多元公共外交战略增强了日本外交政策对东盟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下文统一简称“一带一路”)的重要历史性倡议,这得到了来自海内外社会的高度瞩目及有关国家地区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鼎立支持与协同参与。但值得注意的是,从目前的情况来讲国际社会及沿线国家的一部分民众仍然对中国的这一合作性倡议存在诸多疑惑,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程度的误会,这也使得在“一带一路”建设当中始终夹杂着不是特别和谐的声音,
在全球能源安全视野下,天然气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能源战略、降低碳排放等诸多领域的中心议题之一,作为天然气“心脏地带”的中亚—里海地区也成为国家间天然气争夺的重心。各国围绕天然气气田与管道的控制权展开激烈的争夺,俄罗斯、欧盟、美国争相制定天然气能源安全战略,以及各方主导下天然气管道项目的筹建,都使得中亚—里海地区的天然气外交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而暴恐分子、民族冲突、天然气价格波动、节能减排、气候
自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以来,俄罗斯就始终在参与和维护欧洲战略力量平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不仅扮演着十九世纪维也纳体系秩序的平衡器和领导者的重要角色,同时也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两极均势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正是通过利用欧洲强国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分歧、构筑权力均衡且相互制约的关系网络,历史上的俄国得以由僻居东欧的闭塞弱国转变为横跨欧亚的强盛帝国。由此可见,均势外交可谓俄罗斯悠久的外交传统之一,也是俄罗斯屡试不
随着冷战结束,国际安全形势与现实发生了重大变化,安全问题呈现出“非传统”的转变,诸如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卫生与公共健康、民族分裂与极端主义、认同危机等非传统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新出现的诸多安全威胁中越来越凸显以影响人的思想意识为主的因素,如包括身份认同、心理认知、宗教信仰等在内的要素越来越能影响国家和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中亚地区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各种宗教思想在这里汇集碰撞,宗教
文化软实力具有无形性、稳定性、非物质性,在一国对外政策的开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威胁论”叫嚣尘上,为应对中国东部的围堵和美国的战略疑虑,中国学者王缉思提出“西进”战略。面对国内外显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中国构建新型合作模式以进一步扩大开放,将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统筹起来,有效应对中国崛起困境。 作为一项着眼于构建国家间关系的长期工作,“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巨大的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
海上通道是海上航行的重要通道。中国能源进口和经贸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上运输是否顺畅,所以海上通道的安全关乎我国重大国家利益。东南亚地区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必经的重要区域,但是由于东南亚海域沿岸安全形势环境复杂,该地区海上通道存在安全威胁。东南亚海上通道既面临传统安全威胁,又面临非传统安全威胁,传统安全威胁主要包括海上领土争端和海上划界问题,非传统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海盗以及海上恐怖主
国内的“新康有为主义者”之于康有为的国家思想有基于各自研究主题的部分阐发,但迄今没有学者从政治学专业的视角,尤其是国家理论的视角对康有为的国家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总结。身当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处古今中西的交汇点、被誉为“现代中国立法者”的康有为之于传统中国如何走向现代中国(how)以及走向一个什么样的现代中国(what)有丰富的思考和著述。本文拟从中国现代国家共同体构建的视角出发,采用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