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创新成为各企业关注的焦点,成为企业在竞争环境中取得优势地位的关键因素。中国刚刚迎来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纪元,想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拥有其他企业不可逾越的优势,因此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员工作为任务执行者,是企业蓬勃发展的根基,员工的行为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绩效。对于企业而言,关于组织与团队层面的创新研究已经日趋完善,针对于个体创新行为的研究也逐渐得到关注。心理所有权是一种心理状态,代表着个体感觉自己拥有企业的目标。尽管已有研究证明心理所有权能够影响员工行为,但是大多都集中在沉默行为、组织公民行为上,而忽视了对员工创新行为的研究,本文以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分别探讨促进性心理所有权、防御性心理所有权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组织支持感作为组织情境因素,能够预测员工的积极回报行为(员工创新行为)。因此,组织支持感可能成为“心理所有权—员工创新行为”之关系的预测变量。此外,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中国情境下的员工创新行为在作用机制方面存在特殊性。“传统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替代变量,能够预测心理所有权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由此,本文引入中国人传统性和组织支持感作为调节变量,探讨心理所有权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本文以社会交换理论、调节聚焦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等理论为立足点,系统梳理了心理所有权、组织支持感、传统性以及员工创新行为的相关研究。明确相关变量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出本文的概念模型,并提出相关研究假设。最后,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得到如下结论:1、促进性心理所有权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促进作用。2、防御性心理所有权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抑制作用。3、组织支持感正向调节促进性心理所有权和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4、组织支持感负向调节防御性心理所有权和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5、传统性负向调节促进性心理所有权和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6、传统性对防御性心理所有权与员工创新行为之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其次,本研究对上述6条结论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阐述了本研究结论为管理者带来的启示。最后,分析了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