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尔斯-冯-特里尔,丹麦著名导演。因为他电影文本芜杂的分裂症候,使得电影理论界对他导演风格的划定莫衷一是。在内容气质方面,特里尔的电影有着现代主义电影的社会反思的严肃气息,但又摆脱了现代主义文本喃喃自语的内向度指向,处处充溢着一股决裂的凛冽之风;在形式上,令人眼花缭乱的形式实验使他被指认为形式主义者,摄影机的摇晃这一较稳定的风格症候也只被看作对道格玛95的固执坚守,但众所周知道格玛95似乎又在自我消解着自身美学与历史的完整性----。这些看似零散的语言风格遮蔽了在美学上来统一特里尔风格的可能性。本文试图规整特里尔的语言特征,而统一链接其内容与形式的理论武器和方法论基础就是形式主义美学与艺术媒介决定论思想。“梦魇之城”是本文对特里尔电影风格的总体澄清。特里尔的社会批判是决绝的,“电影-梦”的传统电影机制依靠的是缝合叙事,将一切人类危机隔绝在现实之外。特里尔的电影总是试图逾越梦与现实的真实界限,电影文本语境孕育的危机并未在视点置换和影片结束后安全的退场,而是直接嵌入人心里结构中,将危机感延续,我们称之为“电影-噩梦”机制,电影本文时空与现实时空,电影人物角色和观众处于同等认同的地位,二元时空出现并构统合的局面。“末日审判”表达出导演激进的社会批判立场,这在消费主义肆虐的当下具有“惊蛰”的意义。污垢化的人类心理结构,宗教式的说教警示逐渐力不从心,真正的疗救需要更凛冽的寒风才能重建接近“原初意义”的精神家园。特里尔的电影中充斥着权力的较量,“金子般的心”的主人公穿越在苦难之中,不为演绎一般意义的伦理故事,却意在重构新的权力场域,受难者往往享有着最后人类命运走向的审判权。“寓言式书写”是对特里尔电影形式上的总结。导演营造的舞台元素“黑色童话”,电影人物性格的单向性,故事呈现的意义结构性以及结果的“醒世”性,都在指向一个相对明晰的寓言场域;其次,特里尔的电影呈现诸多文本间的“有意穿越”,多文本穿越带来的媒介真实的混淆恰恰构成了特里尔“晕眩美学”的基石之一;再次特里尔的电影中布满大量稳定的意义集合体,具象物承载的象征是电影整体哲学意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叙事只为言说,特里尔的电影有某种政治学论文的意义。“晕眩美学”的最终提出是对特里尔电影美学的升华。媒介文本间的流动性;摄影机的摇晃;“丑”的审美客体的集合构成晕眩美学三大基石。晕眩美学成为与“缝合美学”相对的一种新的美学观。本文关于特里尔电影风格的研究成果总结如下:1规整导演风格谱系;2对摄影机地位新定义--伦理性;3架构晕眩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