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1980年认知语言学家Lakoff&Johnson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之后,隐喻不再仅被视作文学文本中的修辞手段,而是视作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他们认为,隐喻其实是用一种事物去感知理解和概括体验另一种事物,继而产生了概念隐喻理论。通过回顾大量的研究文献,笔者发现作为实体隐喻重要组成部分的工具隐喻相关研究相对匮乏,因此还存在一定的研究空间。本文通过《现代汉语分类词典》和Roget’s Thesaurus of English Words and Phrases筛选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工具词,利用语料库进行检索,确定本研究的工具词,如筛、模、网、尺。通过在语料库以及英汉词典中搜集大量语料,本文试图对英汉工具隐喻的异同点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尝试解释造成这种异同点背后的认知动因。本论文的研究发现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1)英汉工具隐喻之间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虽然可以映射到基于形状相似和形状-功能相似的具体事物域,但主要映射到标准域、方法域、系统域、动作域、关系域以及消极情境域等抽象事物域;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主要是英汉工具映射到不同的目标域,并出现了汉语中独有的工具隐喻;2)造成英汉工具隐喻之间存在共性的主要原因是语言的体验性,而隐喻映射过程中出现个性差异则与中英文化和思维差异有关;3)工具隐喻的映射模式与人体隐喻、植物隐喻和动物隐喻等其他实体隐喻不同,这主要是由于在不同的实体隐喻中,其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不同的相似性所导致的。本文对英汉工具隐喻进行了系统的认知对比研究,这一方面将实体隐喻研究拓展到了工具域;另一方面有助于帮助两个民族了解英汉工具隐喻之间的异同,从而更好地进行跨语言交际,而且对外语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